使用「神器」長腹肌? 過度使用恐有副作用
記者王捷、吳亮儀/綜合報導
近來坊間廣傳號稱「腹肌神器」的健身商品,號稱以微電流刺激腹部,讓肌肉收縮,配合運動即可達到腹肌生成,但奇美醫院復健部總技師葉建男提醒,以電療技術來說,要增長肌肉或減肥,還沒有人體實驗,要以電療增強肌力則恐怕沒成效,反倒是要小心若過度使用電療,恐會造成肌肉僵硬、疲乏等反效果。
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則建議,要減肥還是以控制飲食與運動,以中醫角度來說,會先調患者氣血,氣血好身體代謝自然就好。
目前坊間流傳的所謂腹肌神器,多號稱能以微電流,模擬大腦傳給肌肉的信息,做出自主收縮,是公認臨床實證有效的方式,用以打造人魚線、馬甲線,不過葉建男認為,目前沒有人體實驗過,依電療角度來看,要以電流刺激肌肉沒問題,但要增強肌力恐怕沒有這種效用。
葉建男提醒,電療有分低周波電療與神經、肌肉電刺激,低周波電療是可達到止痛效果,而神經、肌肉電刺激,有助讓肌肉、神經恢復到正常功能,有「再教育」效果。至於坊間可買到的電療器,或所謂腹肌神器,多可能只有低周波電療效能,若屬神經、肌肉電刺激的較強電療法,最好經醫師、復健師評估再做。
葉建男也說,使用電療器材,別超過30分鐘,以免過度使用造成肌肉僵硬、麻痺等副作用。
中醫師鄒曉玲則說,一般來說增強肌肉、減重,還是要克制飲食與運動,中醫則是先查看病患的臟器有哪部分比較虛弱,經過調養後,氣血恢復自然代謝就會好,也不會導致過重或過瘦。
衛福部食藥署官員說,一般健身器材,就算商品、不會被列入醫材規範,但若有強調改變身體結構的商品,一般多會被認為是醫療器材,醫材就需有衛福部核可字樣,民眾購買商品時可特別注意,食藥署將再進一步了解市售所謂「腹肌神器」是否屬醫材,也建議業者,商品上市前最好先到衛生機構做判定,確認會否涉及醫材,需不需要進一步申請核可。
食藥署提醒,若商品有涉侵入性改變身體結構的醫療相關功能而該屬於醫材、卻未經食藥署查驗登記,可依藥事法處三萬元到十五萬罰款。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