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腫脹難行走 才知是積血了
文/楊思寬、何啟瑞
「醫師,我膝蓋脹痛到快不能走路了!」一位80歲的老先生一跛一跛地走進門診表示,日前去陽明山二子坪爬山,下山不久就膝蓋腫脹,疼痛不堪。
診察後發現,他的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下蹲困難並伴有疼痛,關節周圍有局限性壓疼點且「浮髕試驗」為陽性,診斷為膝關節積水。
膝關節裡的滑膜包覆著膝關節,不僅是保護關節的一層組織 ,也會產生關節液,為膝關節提供潤滑液。
關節液的產生與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關節有受損,滑膜受刺激或發炎,關節液生成大於吸收,就會造成膝關節積水。
膝關節積液大致可分為外傷性、發炎性、代謝性和退化性等4大類。
通常臨床上遇到膝關節積水,一開始要瞭解病人過去的慢性病史,再來觀察局部是否有紅腫熱痛、疼痛的程度,還要分別是慢性或是急性引起的。另外也要注意是否合併全身症狀,例如發燒、全身倦怠。
如果是急性引起,通常是運動中受傷,或勞動造成的損傷,或者交通事故的撞擊傷;如果是感染造成的,除了是急性,而且局部會紅腫熱痛,還會合併發燒、全身倦怠等;若是慢性的,通常是陳舊性外傷、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這名80歲的老先生平時就是靜不下來,熱愛各種運動,因此在門診中,立即進行關節囊穿刺抽取術,發現他的關節囊不是積水而是積「血」。所以診斷為外傷造成,可能就是因為運動過度造成,總共抽取了25CC的血水。老先生抽完後,痛楚馬上減輕了。
囑咐老先生最近要多休息,不能再運動了。另外雙膝退化性關節炎的部分,等到這次好了之後,也要回門診接受進一步治療。(作者分別為板橋名冠診所院長、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