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肺結核被當肺癌 來台求醫才知是誤會

2016/11/05 06:00

電腦斷層掃描上顯示,右上肺有一個將近4公分的腫瘤(箭頭所指處)。 (照片提供/李佳穎)

文/李佳穎

肺結核被當成肺癌!

69歲的楊女士聞癌色變,從緬甸奔來台灣求醫,結果是誤會一場,經微創手術取出腫瘤,再以抗肺結核藥物治療即可。其實在肺結核盛行率高的台灣、東南亞地區,常有這樣的誤判事情,還是要由病理鑑定找真相。

楊女士是緬甸華僑,數月前因久咳不癒,至緬甸的醫院就診,意外發現右上肺有一個近4公分的肺部腫瘤(如圖)。由於她從年輕時就以燒柴來煮飯,這習慣持續了幾十年,因此緬甸當地醫師認定她因長期暴露在燒柴煙塵及煮飯油煙下,疑似罹患了肺癌。

一般而言,腫瘤侷限在右上肺,並沒有其他部位轉移的現象,手術切除是治療的優先選項。但因楊女士有糖尿病,且因長期吸入燒柴煙塵的關係,心肺功能並不好,只要爬兩層樓梯就會氣喘吁吁,因此當地的醫師認為手術風險太高,不敢幫楊女士手術。

楊女士的女兒不忍心看母親消極地等待病情加重,因此透過本院國際醫療中心,轉到台灣尋求第二意見。

楊女士到院後,先做了兩天的呼吸訓練,再接受胸腔鏡微創腫瘤切除手術,術中搭配病理科醫師即時判讀,發現這腫瘤根本不是令人聞之色變的肺癌,只是肺結核感染造成的病兆。楊女士順利在術後第4天出院,只需在回緬甸後,持續使用抗肺結核藥物治療即可,真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肺結核在10-20年前可謂是台灣的國病之一,盛行率不亞於肝炎;事實上不只台灣,整個東南亞都是肺結核的盛行地區。也因此大家手臂上都有卡介苗(肺結核疫苗)接種的疤痕。

現在肺結核的治療已經非常成熟,大部分的患者只需要規則服藥6-9個月,幾乎都能治癒。但結核菌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此受過感染的患者,即使已經痊癒,肺部往往都還是會留下疤痕。

最麻煩的是,肺結核感染後的疤痕什麼形狀都有,因此被胸腔科醫師稱為「胸腔最偉大的模仿者」,有一部分患者的肺部疤痕從影像上完全無法與肺癌區分,往往需要手術切除後,才能透過顯微鏡來區分。

所以,當您的肺部檢查報告出現問題時,先別慌張,是「真的癌病變」還是「假的」,還是需要胸腔科醫師鑑別,還原真相。(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