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慢性咳嗽 胃食道逆流引發
文/江科郁
「醫師,我一躺下就咳嗽,已經一個月了,是不是感冒還沒好?」
門診中,常遇到患者有這樣的困擾,原以為是感冒的病根未完全解除,卻沒想到這樣的慢性咳嗽竟是胃引發。
據統計,約有兩成慢性咳嗽是由胃食道逆流引起。此病目前在台灣的盛行率約20%左右,但近幾年受到生活壓力、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影響,有日漸升高的趨勢。
常見症狀除了大家熟悉的火燒心(胃灼熱感)、反胃打嗝及吞嚥時咽喉疼痛外,還有口水過多、蛀牙、中耳炎、胸痛、平躺咳嗽、聲音沙啞及咽喉乾癢等症狀,通常不會和胃食道逆流聯想在一起。
胃食道逆流最常在吃飽飯後發生,有時也會在半夜發作,建議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或常按摩相關穴位,預防及減緩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調整飲食型態
抽菸、喝酒和飲食不正常,以及吃太多辛辣和油膩食物、咖啡、巧克力、碳酸飲料、果汁和薄荷,都是導致及加重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子。
另外,吃太快也常是導致胃酸逆流的原因之一,建議應「細嚼慢嚥」,最好餐餐七分飽就好。
◎調整生活型態
餐後坐著不動或立刻躺著睡覺,都容易造成胃酸逆流發生,建議用餐完畢,最好休息15分鐘後再起身走走,幫助腸胃消化。晚上8點以後避免進食,而有吃消夜習慣的人,應調整用餐時間,減輕腸胃夜間消化負擔。
◎減重
據研究,肥胖是導致胃食道逆流很重要的危險因子,改善之道就是減重以及平躺時將頭提高。
◎中醫穴位按摩
胃食道逆流症狀發生當下沒有辦法吃藥怎麼辦?可以按摩幾個穴位來調節消化功能:
●內關穴︰在手腕內面橫紋上2寸(3隻手指寬度),兩條肌腱之間,具有寧心安神、降逆止嘔作用,也是心胸胃區不適時重要的調節穴位。
●合谷穴︰在手掌虎口處拇指食指併攏後肌肉突起的最高點,按壓時向食指端推,是大腸經原穴,有和胃通腸的作用,也是無病保健有病治療,可以多按壓的強壯穴。
●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位置在膝蓋下4指,脛骨脊向外開兩指寬度處,具補虛、調節消化系統之功能,在中醫《十總穴歌》中是調節肚腹疾病的重要穴點。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