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陽明大學研究》超音波穿顱刺激腦 失智症治療新突破

2016/06/15 06:00

楊逢羿教授(左)帶領研究團隊首創全球「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利用超音波刺激腦部的神經滋養因子增加,提供非侵入式的失智症療法。(記者李盈蒨攝)

記者李盈蒨/台北報導

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風暴席捲全球!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研究所教授楊逢羿,帶領研究團隊首創全球「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利用超音波刺激腦部,增加腦神經滋養因子(簡稱BDNF),提供安全、非侵入性的療法,開啟失智症患者治療另一道曙光。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去年8月發佈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失智症人口約有4680萬人,一年平均新增990萬名病患,預估到2050年,失智症人數恐破1億人;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推估,目前每年台灣每天約新增25例失智症患者,預計2041年將達到最高峰。

楊逢羿說明,腦部海馬迴負責記憶與空間定位,同時分泌腦中神經滋養因子,當腦內神經滋養因子分泌不足時,可能就會造成失智症,然目前臨床上並無有效根治失智症的方法,主要以藥物減緩症狀惡化。

近年來也以電、磁或光刺激模式等非藥物性治療法調控中樞神經,但電或磁只能打到腦部表層,不能到達海馬迴深層區域。

楊逢羿率領研究團隊開發「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不僅能利用超音波刺激大腦深部區域,且相較於藥物治療,是非侵入式的物理療法,能夠降低藥物的副作用,達到預防與治療失智症的目的。

團隊在去年10月進行動物實驗,證實超音波刺激不但可恢復失智症實驗鼠的學習記憶功能,也能減少腦部神經細胞死亡,希望今年7月能與北榮和振興醫院合作人體試驗,3到5年後,可應用在失智症治療上。

楊逢羿表示,若利用「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治療失智症,每天約施打15分鐘,一次療程約4至6週,粗估費用約20萬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