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潰瘍 可能是幽門桿菌作怪
文/林煜峻
生活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讓不少人都有胃痛的老毛病,因而經常到醫院求診、或是上藥局買成藥使用。
胃痛通常是胃發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所造成,除了情緒精神壓力、經常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暴飲暴食、生活飲食不規律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會引起胃病,即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以在人體胃部酸性環境中生存的細菌,也是引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約87%、胃潰瘍病人約76%、胃癌病人約60%、消化性不良病人約55%,體內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蹤跡;更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比非感染者高出2-7倍之多。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口傳染,吃進被細菌污染的水、食物、唾液都可能是感染來源。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會產生毒素因子及抗原,破壞胃黏膜組織,引起強烈的發炎、免疫反應,而長期的發炎可能導致胃部黏膜萎縮、或是不該出現在胃部的腸道組織增生;這些異常變化,都可能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根據感染時間的長短、個人免疫系統、飲食習慣及幽門螺旋桿菌毒性的不同,每位感染者的症狀都不一致,但大部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多半沒有任何不舒服或症狀;大約15-20%的感染者會產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3%的機率會得到胃癌。因此,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也不需要太過擔憂。
目前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包括:經內視鏡進行快速尿素酶測試及組織病理學檢查、非侵入性的血清學抗體檢測、尿素呼氣檢測、糞便抗原檢測等。
如果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有胃癌病史、胃癌家族史、長期使用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的人,都屬於高危險群,應儘早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
一旦檢測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務必配合醫師指示、服藥治療,及早清除幽門螺旋桿菌,並調整生活習慣、減輕壓力、遠離菸酒及刺激性食物,才能徹底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擺脫胃痛的糾纏。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