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晚餐吃什麼」引爆夫妻失和 「飲食諮商」成新趨勢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不是常因為問另一半「今晚吃什麼?」卻大吵一架,心理專家表示,這種狀況很常見,飲食是感情中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的摩擦點。國外有越來越多情侶走進諮商室,原因並非哭天搶地的出軌事件,而是學會「怎麼一起吃飯」。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所長及諮商心理師、作家朴世光在臉書專頁「朴世光心理師」發文分享,「晚餐吃什麼?」或許是世界上3大難題之一,你喜歡吃早午餐,他只想中式熱炒;你無糖熱美式,他手搖加爆珍珠,可能連逛超市,都會為了牛奶還是燕麥奶吵一架。
朴世光說,飲食是感情中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的摩擦點。所以最近在國外,越來越多情侶走進諮商室,不是為了外遇出軌大事,也稱不上感情危機,而是「學會怎麼一起吃飯」。這個種新型態的主題諮商稱為「伴侶飲食諮商」(Couples Nutrition Therapy),就像伴侶諮商一樣,或者說是一種主題延伸,幫助伴侶從1日3餐的選擇中,學會如何溝通、互相尊重。
飲食偏好背後藏著很多情緒。朴世光表示,飲食包含童年記憶、文化背景、對健康、互動的期待,例如,「你吃我做的菜都不說好吃,是不是代表你不在乎我?」、「你總說我要少吃宵夜的,但你有真正理解我為什麼需要吃嗎?」,又或是「你不能陪我一起吃甜點,我覺得好像有隔閡的感覺。」
朴世光認為,或許不是每對情侶都能一起開心地吃飯,卻可以從同理心出發,去練習理解飲食偏好這件事情。像是吃不吃辣,選擇蔬食還是選無肉不歡,這些飲食對立比想像中更常見,而比這些差異,問題比較大的是,沒有理解就互相批評, 被批評的一方人會覺得委屈。
朴世光指出,飲食的確會影響著親密關係,正面的例子或許也就是大家說的「幸福肥」。一起享受相同的美食當然很棒,但美國知名營養師 Marjorie Nolan Cohn 就表示,比起吃一樣的菜色,更重要的是伴侶之間有沒有一起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
朴世光建議,下次伴侶們為了吃什麼沒有共識時,先別急著生氣,想想「我們是不是其實想從食物裡感受到某種被理解?」或許未必要吃得一模一樣,但一定可以找到「一起吃」的方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