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兒童發展遲緩 醫:「過度保護」釀日後學習問題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學齡前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透過整合式健檢機制,能及早發現視力、聽力與發展遲緩等問題,及早介入;尤其針對發展評估(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遲緩,如未能早療矯正,恐導致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健檢醫師觀察,部分是因為家長過度代勞、做太多,或陪讀實體書時間不夠。
小兒科醫師林釗尚表示,部分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像冬天穿太多,或家長總是抱在懷裏,不讓孩子自己行動,造成觸覺接觸量少,影響觸覺發展,造成觸覺失調;或是肢體活動刺激不足,進而導致前庭控制能力紊亂或刺激不夠,有可能造成他日後學習上的問題,上課時坐不住動來動去,無法專注。
林釗尚也說,曾發現幼生在幼兒園午餐後望著小蘋果不吃。老師說,因為幼生不知道如何吃,他在家都是削皮切塊處理過;也有可能是手指動一下,就有外傭或家人拿過來。孩子可能很聰明,卻缺乏練習機會、造成大小肌肉張力不足,關節本體感覺不好,造成發展有些落後,這對小孩的健全發展是不好的。
針對兒童發展,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指出,語言占發展遲緩的12%,這與大腦發育有關,有時3C育兒、家長陪讀、陪玩不夠等,造成大腦刺激不足。兒童發展遲緩若能及早發現,透過早期療育,能改善60%。他也說家長態度很關鍵,有家長逃避或忽視兒童健康發展問題,恐延誤及早介入改善的機會。
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也說,兒童發展涵蓋感官、語言、動作、情緒和認知五大面向,家長是孩子健康的第一線守護者,建議家長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及「家長紀錄事項」進行觀察,例如透過和孩童互動,從中觀察孩童說的句子長短,以及表達的能力是否符合年紀。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