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思覺失調診斷不只靠觀察 北榮「AI腦影像平台」準確率逾9成

2025/07/02 16:56

「智慧腦影像平台」除了用於協助診斷,也可結合經顱磁刺激(TMS)等非侵入性腦刺激,發展更精準的治療。示意圖(記者邱芷柔攝)

「智慧腦影像平台」除了用於協助診斷,也可結合經顱磁刺激(TMS)等非侵入性腦刺激,發展更精準的治療。示意圖(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思覺失調症不再只能靠觀察行為判斷!台北榮總今(2日)分享,精神醫學部楊智傑教授團隊開發的「智慧腦影像平台」,透過AI分析腦部影像,診斷準確率高達91.7%,讓精神醫療邁入有客觀數據的新時代。

楊智傑說,思覺失調症困擾全球約1%人口,患者常出現幻覺、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狀,過去診斷多依賴問診與觀察,缺乏客觀指標。團隊自2012年起累積超過1500筆台灣本土腦影像數據,包括健康者與思覺失調、躁鬱、重度憂鬱等患者,比例大約各半。

透過平台,可比對大腦中兩大關鍵區域「腦島(Salience Network)」與「顯葉(Default Mode Network)」間的功能變化。透過量化,可以清楚看出患者與一般人在腦功能上的偏差,轉換成數據,協助醫師判斷是否為思覺失調症,AI不只分析,還能立體呈現異常區域,讓醫病溝通更直觀。

另外30歲的張先生,因幻聽與被害妄想長期困擾,認為同事是秘密組織成員,導致焦慮、多疑,甚至與親友疏遠。楊智傑說,透過腦影像分析,發現他的腦島與上側顳葉出現結構與功能退化,最終確診思覺失調症,視覺化結果也幫助張先生理解病況,提升病識感。

這套平台除了用於思覺失調,也能協助診斷躁鬱症和重度憂鬱症,並可結合經顱磁刺激(TMS)等非侵入性腦刺激,發展更精準的治療。這項技術已獲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生策會國家新創獎、美國愛迪生獎等多項肯定。

楊智傑說,北榮精神醫學部的「智慧腦影像平台」採預約制,協助病人與家屬了解腦部變化,強化治療信心。他補充,團隊正與國際合作,未來將納入更多不同人種數據,讓平台使用能擴及更多族群。

台北榮總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智傑率領團隊開發「智慧腦影像平台」,透過AI分析腦部影像,診斷準確率高達91.7%。(記者邱芷柔攝)

台北榮總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智傑率領團隊開發「智慧腦影像平台」,透過AI分析腦部影像,診斷準確率高達91.7%。(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