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輕聲細語更傷聲帶! 醫曝「壓低聲音說話」的4大危機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都知道大聲喊叫會傷害聲帶,但其實刻意壓低聲音說話同樣有害,很多人長期輕聲細語好一陣子才發現自己傷害了聲帶,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在臉書「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指出,小聲說話會使聲帶過度緊繃、喉部和頸部肌肉都會產生代償性緊張、減少了呼吸的支持,以及導致聲帶黏膜乾燥和微小損傷。
胡皓淳提醒,過度的提高或壓低音量對聲帶都是傷害,不要太刻意輕聲細語。
●聲帶過度緊繃的無形壓力
很多人壓低聲音說話時只注意音量變小,卻忽略了為了壓低音調,聲帶必須異常緊繃工作。聲帶是兩片小肌肉,當我們刻意壓低聲音時,聲帶會保持持續性的緊張狀態。
胡皓淳提醒,特別是那些需要長時間小聲說話的工作者,如圖書館員、托兒所老師、醫護人員,這種持續性緊繃會導致聲帶肌肉疲勞和微創傷。
他建議,若需要長時間小聲說話,可以多休息或使用適當的溝通輔助工具,而非持續壓低聲音。
●喉部肌肉代償作用的連鎖反應
當我們刻意壓低聲音時,不只聲帶受影響,整個喉部和頸部肌肉都會產生代償性緊張!這種不自然的發聲方式會導致喉部周圍肌肉過度工作,進而引起喉痛、頸部緊繃甚至頭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這樣說話會導致形成不良發聲習慣,即使在不需要小聲說話的場合,也可能維持這種緊張狀態。
胡皓淳建議,注意放鬆頸部肌肉,並時常做深呼吸,讓喉部得到充分休息。
●呼吸支持不足的發聲陷阱
不只聲帶緊繃,還缺乏氣息支持。當我們壓低聲音說話時,往往減少了呼吸的支持!正常發聲需要足夠的氣流支持聲帶振動,但輕聲細語時往往氣息不足,導致聲帶必須在缺乏適當支持的情況下工作。
刻意小聲說話時,人們往往採取淺而急促的呼吸模式,這不僅無法為聲帶提供足夠支持,還會增加整體發聲系統的壓力。
胡皓淳建議,即使需要小聲說話,也應保持深而穩定的呼吸,讓腹部而非胸部主導呼吸動作!
為避免傷害聲帶,他也強烈建議,每天進行5-10分鐘的正確發聲練習,特別是那些職業需要經常壓低聲音的人。
●聲帶黏膜損傷的累積效應
長期壓低聲音說話可能導致聲帶黏膜乾燥和微小損傷!當我們輕聲細語時,聲帶黏膜得不到充分的振動和潤滑,反而容易造成局部乾燥和摩擦傷害。特別是在已經感到喉嚨不適的情況下,繼續壓低聲音說話,更會加速聲帶損傷。
胡皓淳建議,隨時補充足夠水分,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料,並在感到喉嚨疲勞時給予適當休息,而非繼續勉強用細微的聲音交談。
如果因工作或生活環境需要經常壓低聲音說話,不要忽視這些潛在危害,提前採取保護措施!正確的做法是使用適當音量,但減少不必要談話,而非維持同樣談話量,但壓低聲音。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