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阿茲海默症治療邁進 亞東醫完成全台首例「欣智樂」施打
〔記者羅國嘉/新北報導〕台灣失智人口突破35萬人,其中7成為阿茲海默症患者。衛福部近日核准兩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樂意保(Leqembi)」與「欣智樂(Kisunla)」,為台灣開啟全新治療選項。亞東醫院今(23)日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欣智樂」施打,病患為83歲女性,屬於早期阿茲海默症個案。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指出,該名患者自覺出現健忘與重複提問等異狀,加上考量家中有失智病史,主動就醫。經評估,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檢查(CASI)為92分(滿分100分)、簡易心智量表(MMSE)為29分(滿分30分),屬輕度認知障礙。後續經核磁共振、正子斷層掃描(PET)與基因篩檢,確認其腦中已有類澱粉蛋白沉積,符合新藥使用條件,成為全台首位接受此創新療法的病患。
家屬表示,雖知新藥並非神藥,但盼藉此延緩母親病程、維持現有生活品質,即使費用不低,仍願嘗試。這反映多數家庭面對失智時的真實心聲「不求奇蹟,只盼能多保留一些熟悉的日常與親情互動。」
甄瑞興說明,「欣智樂」為單株抗體新藥,由美國禮來開發,每月靜脈注射一次,臨床顯示約66%患者在1年內可完全清除腦中類澱粉蛋白,有助降低50%進展到中度失智風險,或延緩病情約4至5年;另1款「樂意保」也為單株抗體新藥,由美日共同研發,每兩週靜脈施打1針,1年半後可延長為每月施打1次,類澱粉累積較低的早期患者可減緩至51%,約延緩3年進入中重度的時間。
甄瑞興表示,兩者皆需完成澱粉樣蛋白正子攝影(PET)、腦部影像檢查(MRI)與APOE基因檢測等評估,並由醫師評估後方可施打。臨床數據顯示,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腦水腫或點狀出血,須搭配影像監測,以確保療程安全。
不過,甄瑞興說,治療非人人適用。部分患者如1年內曾有中風或癲癇發作病史,或服用抗凝血劑者或APOE基因風險較高者須特別注意。台灣目前推估約有13萬名患者符合「早期阿茲海默症+類澱粉蛋白陽性」的用藥條件,但因治療費用每年約高達100至150萬元,實際使用者將受限。目前亞東醫院已有6至7位早期失智患者符合條件,正評估是否啟動療程。
甄瑞興提醒,新藥的目的不是逆轉記憶,而是延緩退化。且新藥非萬靈丹,仍須搭配長期照護、心理支持與監測,才能真正發揮效果。醫療創新僅是起點,整合社區資源與建立友善照護環境同等重要。
亞東醫院長邱冠明表示,此次施打象徵台灣在失智症精準醫療邁出關鍵一步。醫院未來將持續強化跨專業整合,提升診療與照護品質,讓患者與家屬擁有更多選擇與希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