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內生性幹細胞療法 助腦中風患者重建生活自主

2025/06/19 21:38

盧炳昇醫師說明,因血管阻塞受損的腦細胞,可透過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提升自我修復力。(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盧炳昇醫師說明,因血管阻塞受損的腦細胞,可透過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提升自我修復力。(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黃政嘉/桃園報導〕1名曾因急性腦中風就醫急診的患者,過去雖透過取栓手術搶通血管,術後仍留下右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穿衣、行走都需家屬協助,經轉介聯新國際醫院,導入自費的內生性幹細胞輔助療法,歷經1期6次約半年時間,患者從需要家屬攙扶進步到能自主行走,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聯新國際醫院功能與再生醫學中心醫師盧炳昇說明,這種療法最大特色是「不需體外培養」,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是透過注射顆粒性白血球增生素(G-CSF)喚醒體內既有的周邊血幹細胞,讓這些「沉睡的修理工」透過血液流向受損組織如腦部、神經系統、心臟,啟動人體自我修復功能,將人體自我修復能力提升3至5倍,修復神經與血管結構,強化康復進程,因此成為輔助常規治療的方案之一。

盧炳昇也提醒,由於內生性幹細胞療法主要是「強化自我修復」,並非人人適用,患者在進行前須經完整評估,包括身體狀態、療程前及認知評估,他強調再生醫學的價值,在於補足現行醫療在神經與軟骨退化等方面的限制,透過活化身體內的修復機制,讓神經與組織細胞有機會重新生長。

盧炳昇強調,內生性幹細胞輔助療法屬輔助療法,患者仍應配合醫囑,持續接受復健與藥物治療,結合整合性的康復計畫,邁向重返生活步調的目標。

院方指出,內生性幹細胞輔助療法療程1期6次,每月1次,費用1.5萬元,6次之後,需休息半年,才能再次進行療法。

盧炳昇醫師為患者進行內生性幹細胞療程,施打顆粒性白血球增生素。(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盧炳昇醫師為患者進行內生性幹細胞療程,施打顆粒性白血球增生素。(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