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長注意!2新生兒出生不到1週 染腸病毒重症進加護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衛福部疾管署今(10日)公布,上週就診達5166人次,較前一週增加9.3%,並新增2例重症,為南部出生6天的女嬰及出生3天的男嬰,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仍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中。今年腸病毒重症累計6例,創下6年同期新高,其中4例為新生兒,提醒今年新生兒腸病毒疫情風險不可輕忽。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2名新生兒均於5月下旬發病,其中女嬰出生後第6天有嗜睡、餵食困難情形,隔日陸續出現低體溫、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下降等敗血症徵候;男嬰則於出生後第3天出現呼吸困難、活動力下降、心跳過緩等情形,經診斷為腦膜炎;經通報檢驗後確認均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現仍於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腸病毒就診人次在端午連假週略降至4727人次,上週再升至5166人次,增加9.3%,但目前仍處低點,距離進入流行期的1萬1000人次尚有一段距離。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目前社區流行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占32%最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16%、克沙奇A16型和克沙奇A2型各13.3%。
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累計6例腸病毒重症,為6年同期最高,包含4例為新生兒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餘2例則分別為1個月大嬰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及1歲幼兒感染克沙奇B5型;其中3例死亡,包含2例新生兒與1例幼兒。
羅一鈞提到,國內2018年5月至7月曾有一波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疫情,共有8例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重症,其中7例死亡。
羅一鈞指出,新生兒可能經由胎盤、產道或產後感染等途徑被腸病毒傳染,常見症狀為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減少,以伊科病毒特別容易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重症表現包括心肌炎、肝炎、腦炎/腦膜炎和新生兒敗血症等,提醒家長注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