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尿失禁免驚!多重治療有效「止漏」別當護墊忍者

2025/06/04 14:14

女性漏尿恐引發心理壓力與社交障礙,如不敢外出、運動,或者參加聚會。(圖取自shutterstock)

女性漏尿恐引發心理壓力與社交障礙,如不敢外出、運動,或者參加聚會。(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尿失禁對一些女性而言,是尷尬又難以啟齒的困擾,由於觀念保守,求診比例偏低,不到2成。奇美醫學中心強調,透過多重治療的專業協助,可以有效「止漏」,揮別「護墊忍者」的陰霾。

奇美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54歲以上女性中,有23.4﹪飽受尿失禁之苦,相當於每4位婦女,就有1位深受其擾,而65歲以上女性比例更達3分之1。

李高漢說,女性常錯誤認知漏尿只是生活小事,其實也可能造成重大的心理壓力與社交障礙,如不敢外出、運動,或者參加聚會。

李高漢表示,現代醫學對於尿失禁已有完整評估與分級方式,早期診斷能提升治療效果,也有助於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常見的尿失禁的類型,主要有「應力性尿失禁(SUI)」與「急迫性尿失禁」,並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造成心理壓力,以及社交困難,更可能同時發生,稱為「混合型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常發生於咳嗽、打噴嚏、運動或搬重物時,與骨盆底肌肉或陰道結締組織鬆弛有關;急迫性尿失禁則是突然感到難以控制的尿意感,以及一旦覺得想尿,就會出現尿失禁,內褲會有「濕意」,甚至出現頻尿,每天8次或以上及夜間需要醒來小便2次以上。

應力性尿失禁常見於肥胖、產後、更年期以及體重快速增加的女性,因骨盆底雨尿道鬆弛所致,嚴重程度分為四級:輕度(第1級)在劇烈咳嗽、打噴嚏、搬重物、提重物、跳躍時會漏尿;中度(第2級)在稍微咳嗽、大笑、跑步或快步走、爬樓梯、拖地時會漏尿。

重度(第3級)在走路、做家事(如洗碗、掃地)、改變姿勢(如由站到蹲或坐)時會漏尿;極重度(第4級)在床上翻身時會漏尿;這些症狀可能導致病人需頻繁更換護墊,連運動、社交都受限,是身心是一大負擔。

奇美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呼籲有尿失禁問題的婦女朋友,勇於求診,儘早治療。(記者吳俊鋒攝)

奇美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呼籲有尿失禁問題的婦女朋友,勇於求診,儘早治療。(記者吳俊鋒攝)

李高漢建議,目前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大致分為非侵入性與侵入性(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第一線治療仍以骨盆底肌肉訓練(凱格爾運動)為主,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如減重,避免利尿食物,包含茶、咖啡與西瓜等。

李高漢呼籲可以從快走、簡單的重量訓練開始養成運動習慣,維持骨盆底肌力;另外,藥物治療雖有短暫改善尿失禁效果,但可能有副作用風險(如疲倦、失眠),且有青光眼、排尿困難等病人並不適合使用,因此較少選擇。

李高漢提到,新一代非侵入性骨盆底肌改善療程磁波椅,透過高頻能量刺激深淺層肌肉,改善頻尿、漏尿、夜尿,以及尿失禁與產後漏尿,療程只需28分鐘,6次即可見效。

陰道雷射則透過雷射刺激膠原蛋白新生,改善陰道彈性與支撐力,從而減少漏尿;研究顯示,每月1次,連續3至4次效果最佳,無需麻醉,幾乎不痛,也沒有影響日常生活。

李高漢補充,對於症狀嚴重,且其他治療無效的病人,可採手術,如「尿道水凝膠填充系統」、「尿道吊帶術」,可增加支撐,減少漏尿,成功率高,但需考慮風險與恢復期管理。

尿道水凝膠填充系統是可在門診手術中完成,病人接受舒眠麻醉即可,創傷小、恢復快,適合高齡或手術風險高的病人,術後第一年滿意度可達到8、9成,但由於水凝膠的支撐效果會隨時間逐漸減弱,平均每6年可能需要進行第2次注射,其效果持久性不及懸吊手術。

另一選擇是尿道懸吊手術,將細網片至於尿道下方以支撐尿道口,從而改善尿道中段的收縮功能,效果持久、通常可維持10年以上,但少數病人會出現性交疼痛,更年期後因陰道變薄,可能導致網膜外露,則需再次進行修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