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運動猝死男性風險高6倍!醫點名3類人風險高

2025/06/02 21:18

醫師表示,愛運動的男性民眾,如果曾有胸悶、心悸、暈眩要留意,最好定期安排心臟檢查,守護健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愛運動的男性民眾,如果曾有胸悶、心悸、暈眩要留意,最好定期安排心臟檢查,守護健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運動猝死事件時有所聞,經常發生在看起來健康的人身上,造成家庭遺憾。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王凱平指出,患者多半為運動愛好者或是選手,在運動時或運動後,未發現心律不整,突然倒下、失去心跳,尤其男性運動員的風險是女性的6倍。因此,他提醒3類人具有風險,最好定期安排心臟檢查,守護健康。

王凱平在臉書專頁「王凱平醫師(童話醫師)- 運動醫學、兒童醫學教育」上表示,研究統計,男性運動員發生心因性運動猝死的機率遠高於女性,報告的男女比例從2:1到10:1甚至12:1不等。近期比較大型的統合分析顯示,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6倍,值得留意。

王凱平又說,在青壯年族群中,雖然心因性運動猝死不常見,然而一發生就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它經常發生在看起來健康的人的身上,從案例中分析,常可發現患者本身是運動愛好者,甚至是選手,卻在運動時或運動後,沒有發現自身有心律不整、心肌病變,或是其他可能的心臟問題,突然倒下、失去心跳。

王凱平警告,以下3類人別忽視,最好提高警覺:

1曾有胸悶、心悸、暈眩,卻以為只是太累。

2有家族病史,卻沒做過心臟檢查。

3長期進行高強度訓練,卻忽略身體的小警訊。

愛運動男性的自我保護之道

王凱平建議,經常運動的男性,可以這樣做:

● 安排定期心臟健康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

● 留意自身的運動後反應,尤其是呼吸困難、胸痛或頭暈

● 認識並學習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與心肺復甦術(CPR),在意外發生時爭取黃金搶救時間

每一個人在家庭裡都是重要的成員,為了降低運動猝死的意外事故,王凱平提醒每一位平常愛運動的民眾,特別是男性民眾,可以多留心自己身體的聲音,特別是心臟的節奏,它值得被好好傾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