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選同臂!澳洲研究:免疫反應更快更強 關鍵在淋巴結
〔記者陳成良/綜合報導〕疫苗追加劑打在同隻手臂效果更好嗎?澳洲雪梨嘉文醫學研究所 (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最新研究給出了肯定答案,並揭示其背後機制:關鍵在於鄰近淋巴結的免疫細胞協同作用,此發現可能影響未來的疫苗接種策略。
多數疫苗的作用是透過遞送失活或減弱的病原體(抗原),刺激體內的B細胞產生特定抗體。部分B細胞會轉變為記憶B細胞,長存體內,以便未來能快速識別並對抗真正的病原體。追加劑的目的即是為了強化這種免疫記憶。
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導,該研究團隊先前發現,部分記憶B細胞會停留在首次接種部位附近的淋巴結中,並與該處的巨噬細胞互動。利用先進影像技術,他們現在證實,若追加劑施打於同一位置,這些已「在地化」的巨噬細胞能更迅速地捕捉新進入的抗原,並有效地呈現給記憶 B 細胞。這個過程會促使記憶 B 細胞極快地啟動,產生大量且高品質的抗體。
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拉瑪(Dr. Rama Dhenni)解釋,這顯示淋巴結中的巨噬細胞不僅清理病原體,也在協調後續疫苗反應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為驗證人體效果,團隊以輝瑞-BNT (Pfizer-BioNTech) 的 mRNA 疫苗進行試驗。他們招募 30 位健康成人,20 位在同臂接種追加劑,10 位在對側手臂接種。結果發現,同臂接種組不僅更快產生 SARS-CoV-2 的中和抗體(接種後一週內),其抗體在試驗初期對抗 Delta 和 Omicron 等變種病毒的效果也更佳。雖然四周後兩組抗體水平趨近,但研究人員指出,在疫情爆發初期,這種快速生成的早期保護力尤其重要。
研究團隊提醒,民眾不需為先前已在不同手臂接種而擔憂。但此發現對於公共衛生策略極具參考價值,特別是在應對新興疾病大流行時,同臂接種可能有助於更快地建立群體免疫。共同資深作者潘特里 (Professor Tri Phan) 表示,深入理解記憶B細胞與巨噬細胞的互動機制,未來或可設計出需要較少追加劑的新型疫苗。他認為這是對免疫系統如何組織防禦機制的一項基礎性發現,「大自然設計了精妙的系統,我們才剛開始理解它。」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細胞》(Cell)。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