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33歲男吐血、解黑便 驚見胃癌第4期!3招治療恢復良好

2025/04/24 17:15

陳怡如(右)、石宇軒醫師指出胃癌4期的吳先生接受化療、免疫療法和釔-90放射栓塞術,3管齊下成功縮小腫瘤,能手術切除病灶,提升存活期。(記者蔡淑媛攝)

陳怡如(右)、石宇軒醫師指出胃癌4期的吳先生接受化療、免疫療法和釔-90放射栓塞術,3管齊下成功縮小腫瘤,能手術切除病灶,提升存活期。(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33歲的吳先去(2024)年8月因解黑便及吐血就醫,確診罹患胃癌並且肝轉移,已經胃癌第4期,肝腫瘤有11.8公分大、佔據1/3肝臟。傳統化學治療效果有限,台中榮總首次運用化療加免疫療法,結合釔-90放射栓塞術,3管齊下治療,成功縮小胃及肝腫瘤,能接受手術切除,術後恢復良好,醫療策略突破晚期胃癌治療瓶頸,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中榮一般外科主任陳怡如指出,胃癌是國人癌症發生及死亡率前十名,每年約新增病例3500到4000人,約有2000人死亡,由於胃癌早期腹悶、腹痛、腹脹等症狀,常與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相似,易被忽略,導致60-70%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其中20-30%已有遠端轉移,因胃與肝血液供應相連,肝臟是胃癌最常見轉移部位。

胃癌及轉移性肝腫瘤縮小後進行達文西切除手術。手術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蔡淑媛翻攝)

胃癌及轉移性肝腫瘤縮小後進行達文西切除手術。手術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蔡淑媛翻攝)

陳怡如表示,對於胃癌晚期、已遠端轉移者,不建議立即手術,應先給予化療、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2到3個月,視效果再決定後續處置。

近年免疫療法問世,通過啟動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研究證實對治療胃癌有效;晚期胃癌一線免疫治療已納入健保給付,臨床多採化療加免疫療法雙管齊下治療;釔-90內放射治療(Y-90 SIRT)透過放射性微球體,將高劑量放射線精確投遞至肝腫瘤,殺死癌細胞,有效縮小腫瘤,且增加病人可接受手術治療的機率,將原本柔軟如豆腐的肝腫瘤變硬,減少術中腫瘤破裂的風險,是近年治療肝腫瘤新方法。

胃癌及轉移性肝腫瘤縮小後進行達文西切除手術。手術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蔡淑媛翻攝)

胃癌及轉移性肝腫瘤縮小後進行達文西切除手術。手術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蔡淑媛翻攝)

吳先生胃癌第4期,轉移肝腫瘤巨大,因此以化療殺死癌細胞,搭配免疫療法,通過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再針對肝腫瘤,利用釔-90微粒放射栓塞術治療,將高劑量放射線精確投遞至肝腫瘤,殺死癌細胞,有效縮小腫瘤。

陳怡如指出,吳先生進行約4個月的前導性3管齊下治療,成功縮小胃腫瘤,肝腫瘤也從11.8公分縮小6.2公分,能手術切除病灶,接著進行全胃及左肝切除,病理報告胃、肝均無殘留腫瘤,現在持續接受剩下的5次化療及2年免疫治療,降低復發機率,提升無病及整體存活時間,待化療結束後也能繼續工作。

吳先生說,一開始發現解黑便、腹脹,以為是胃潰瘍或便秘,覺得自己年輕也不在意,直到半年後吃飯時突然吐血,趕去掛急診才發現已經胃癌第4期,雖然存活率低仍要勇敢接受治療,突然發現腫瘤縮小到可以開刀,能再延長壽命,覺得感恩。

陳怡如提醒,男性胃癌發生率是女性1.6倍,且50歲以上為好發族群,如有家族胃癌史,個人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2-3倍,其他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長期飲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愛吃醃製食品及慢性胃病等有胃部不適或其他風險因素者,應定期進行胃鏡、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檢查,早期確診及,提升治療成功率。

吳先生轉移肝腫瘤已經有11.8公分(上圖),接受術前3管齊下治療後,明顯縮小至6.2公分(下圖)。(記者蔡淑媛翻攝)

吳先生轉移肝腫瘤已經有11.8公分(上圖),接受術前3管齊下治療後,明顯縮小至6.2公分(下圖)。(記者蔡淑媛翻攝)

吳先生胃癌腫瘤已經侵犯漿膜層(上圖),接受術前3管齊下治療後,明顯縮小(下圖)。(記者蔡淑媛翻攝)

吳先生胃癌腫瘤已經侵犯漿膜層(上圖),接受術前3管齊下治療後,明顯縮小(下圖)。(記者蔡淑媛翻攝)

中榮總團隊運用化療、免疫療法和釔-90放射栓塞術,三管齊下策略為胃癌晚期病患成功縮小腫瘤,使其順利手術切除病灶。(左至右:腫瘤內科醫師石宇軒、副院長李政鴻、病患吳先生、一般外科主任陳怡如,中榮提供)

中榮總團隊運用化療、免疫療法和釔-90放射栓塞術,三管齊下策略為胃癌晚期病患成功縮小腫瘤,使其順利手術切除病灶。(左至右:腫瘤內科醫師石宇軒、副院長李政鴻、病患吳先生、一般外科主任陳怡如,中榮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