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飯菜放電鍋保溫 小心耗電又容易腐敗!

2025/04/24 11:43

不少人喜歡用電鍋保溫飯菜,但這麼做容易孳生細菌。(資料照)

不少人喜歡用電鍋保溫飯菜,但這麼做容易孳生細菌。(資料照)

相關新聞請見

健康網》肉冰冷凍不會壞? 醫曝「3NG解凍」反覆凍融上榜

健康網》別讓食物處於危險溫度帶! 熱菜「這樣」可進冰箱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在煮完飯後,喜歡將飯菜放在電鍋中保溫,甚至以為這樣「不會腐敗」。經濟部能源署與衛福部食藥署皆提醒,這麼做不但會造成食物上的細菌增加,還更加耗電!經濟部能源署表示,「看起來耗電不多,但點點滴滴都是流失的能源,荷包也是這樣無形中消瘦。」

臉書粉專「經濟部能源署」說明,攝氏7度到60度是細菌最喜歡的溫度,大部分電鍋保溫約在攝氏50度到60度,正是細菌大量繁殖的溫度!電鍋保溫飯菜,除了滋生細菌,還十分浪費能源。

​一般電鍋煮飯模式下消耗功率約是 800 瓦,保溫模式下是 40 瓦。1度電等於耗電功率 1 千瓦的電器使用 1 小時所消耗的電量,耗電度數 = 消耗功率(W) × 使用時間(hr) ÷ 1,000。

用餐前煮飯、用餐時保溫,時間約 1 小時,約消耗0.84度。煮飯耗電=800(W)× 1 (hr)÷1,000=0.8度。用餐時間保溫=40(W)×1(hr)÷1,000=0.04度。煮飯 + 用餐時保溫耗電度數 = 0.84 度。​將晚餐飯菜保溫到隔天一早,超過12小時,就會消耗 0.48 度!隔夜保溫=40(W)×12(hr)÷1,000=0.48度

食藥署提醒,料理或食材保存不當,容易孳生細菌。(圖取自shutterstock)

食藥署提醒,料理或食材保存不當,容易孳生細菌。(圖取自shutterstock)

另外食藥署的「食藥闢謠專區」提到,有部分人認為「食物用傳統電鍋保溫就不會壞?」一般而言,食品加熱的中心溫度需超過攝氏70度,細菌才易被消滅。保存溫度方面,熱存溫度需高於60度,冷藏溫度需低於7度,才能降低細菌生長速度。溫度介於7到60度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

傳統電鍋運作原理是利用外鍋底板電熱管加熱,當外鍋水量蒸發殆盡,外鍋底板溫度開始飆升超過100度,此時會觸動底板偵測溫度裝置而停止電熱管加熱,電路切換至保溫電路進行約65度的保溫功能。但不同品牌或型號保溫溫度可能不同,而且傳統電鍋鍋蓋也非完全密封,較難確定保溫時,可以一直維持在超過60度的狀態。

因此,使用傳統電鍋保溫食品,如果不小心落入「危險溫度帶」的溫度,反而容易助長細菌大幅孳生,保溫時間一旦太長,食品容易有腐敗變質的情形發生。

食藥署提醒,餐點製備完畢後,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度以上,或儘速冷藏(7度以下)或冷凍(-18度以下)保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