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記得防蚊!屈公病移入創下近18年新高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出國記得防蚊!衛福部疾管署今(22日)公布,今(2025)年累計1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創下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近18年同期新高,同時境外移入登革熱累計44例,則是近5年來次高,個案感染地均是以印尼為主。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今年累計11例屈公病,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9例最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在其中包括1起家庭群聚,為台南市一對夫妻,分別是5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在春節期間至印尼探親時出現關節痛、肌肉痛,2月初返國後就醫採檢均確診。
羅一鈞說明,屈公病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透過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叮咬傳播,與登革熱病媒蚊相同。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相似,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痛、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
不過,羅一鈞提到,屈公病的病名為音譯,英文疾病名稱「Chikungunya」在非洲坦尚尼亞當地語就是指「痛得將身體彎起來」,主要是因為部分病患會有嚴重關節疼痛症狀,甚至倦怠感與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與登革熱多快速好轉的情形不同。
羅一鈞指出,相對於登革熱,屈公病較少出現重症,但新生兒、年長者,或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仍是重症高風險族群。
另外,有關登革熱方面,國內上週新增2例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均為印尼;今年累計44例登革熱,均為境外移入,為近5年同期次高,感染國家以印尼21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8例及越南5例。
羅一鈞提醒,民眾前往東南亞或南亞要注意防蚊,在國內則是台南市自4月1日起已祭出新措施,只要查獲孳生源者,也就是孑孓就開罰,不會有勸導期,可處以3千元至1.5萬元罰鍰,期盼家家戶戶落實巡、倒、清、刷等防治措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