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世界地球日抗不良空品! 國健署授3招提升防護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22)日是第55屆世界地球日,國民健康署在臉書專頁及網頁發文響應,推動綠色能源與空污自我防護實踐,盼全民一起守護地球。面對不良的空氣品質時,國健署提供3個抵禦方法,如減少室外活動、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以及隨時查詢空氣品質,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國健署表示,空氣污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與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息息相關。根據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NIEHS)指出,改善空氣品質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就醫率,並減少醫療支出,進而提升整體健康福祉。
國健署說,依據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網資料,當空氣品質指標(AQI)達橘色警示(101-150)時,對敏感族群有健康影響,若進一步達「紅色警示(151-200)」,則對所有族群皆有健康影響。對此,國健署也列出了以下幾個自我防護措施供民眾參考:
3招抵禦不良空品 提升自我保護力
●減少室外活動:儘量減少室外活動與高強度活動,尤其是氣喘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更應改以室內中低強度活動,避免或減少有深呼吸的行為。
●提升自我保護力:由室外進入室內後,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等。並要遠離過敏原及誘發源,同時注意均衡飲食、身體適當的活動或伸展等,必要外出時,也應適時配戴口罩。
●隨時查詢空氣品質:透過國民健康署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共同合作開發「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民眾可以免費下載使用,隨時掌握最新健康氣象動態及即時空品數據,也可瞭解目前所在地的空氣品質及細懸浮微粒即時監測結果,提早因應及預防。
綠能+節能 實踐健康永續
國健署分享,節約能源也是守護環境的方法。依據聯合國資料指出,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推動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不僅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還能降低因污染導致的慢性疾病與心理壓力。
因此,國健署鼓勵社區、學校及職場,參與綠色生活的倡議,透過日常實踐如綠色交通、低碳飲食與節能行為,從個人的生活習慣改變做起,共同打造潔淨的健康環境,讓愛地球的力量從自己出發。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