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健檢常做「CT掃描」卡安心? 研究:高劑量輻射恐致癌

2025/04/20 15:29

醫師引述研究指出,長期接受多次CT掃描,不僅可能找不到癌症,還可能因高劑量輻射,增加致癌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引述研究指出,長期接受多次CT掃描,不僅可能找不到癌症,還可能因高劑量輻射,增加致癌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了早點發現癌症,每年都做全身健康檢查,包含電腦斷層(CT)掃描也做好做滿?然而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醫師歐瀚文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接受多次CT掃描,不僅可能找不到癌症,還可能因高劑量輻射,增加致癌風險。建議有症狀、家族史、或醫師判斷需要時再安排影像檢查。

歐瀚文在臉書粉專「歐瀚文醫師 功能醫學」發文指出,該研究發表於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研究將重點整理如下:

1.過度影像檢查≠更早發現癌症:研究發現,在無症狀、低風險族群中,頻繁接受CT掃描並沒有明顯增加癌症的早期發現率。

2.反而增加輻射暴露,導致「輻射相關癌症」機率上升:CT掃描屬於高劑量輻射檢查,長期下來可能誘發DNA損傷,增加罹癌風險,尤其是肺癌、甲狀腺癌、乳癌等輻射敏感型癌症。

3.假陽性、過度診斷、過度治療:這些檢查常常發現一些「看起來像癌但其實不是癌」的異常,反而讓人陷入不必要的焦慮、進一步檢查,甚至接受侵入性治療。

研究提到,長期接受CT掃描恐增加罹癌風險,尤其是肺癌、甲狀腺癌、乳癌等輻射敏感型癌症;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研究提到,長期接受CT掃描恐增加罹癌風險,尤其是肺癌、甲狀腺癌、乳癌等輻射敏感型癌症;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歐瀚文提醒,健康檢查應該精準、有根據、依照個人風險客製化,而不是「做越多越安心」。有症狀、家族史、或醫師判斷需要時再安排影像檢查,才能真正兼顧「早期發現」與「風險控制」。我們應該追求的是長期健康的維持與風險預防,而不是短期「做完一套體檢就沒事」的錯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