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氣喘發作好難受! 中醫:分期調養、從體質下手

2025/04/19 12:34

中醫指出,誘發氣喘的因素包含壓力、肥胖、空汙、劇烈運動等;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醫指出,誘發氣喘的因素包含壓力、肥胖、空汙、劇烈運動等;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氣喘發作時令人難受,若未妥善管理,還可能長期影響生活品質。澄品中醫副院長周玟安於臉書粉專「澄品中醫」發文分享,氣喘其實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誘發氣喘的因素包含壓力、肥胖、空汙、劇烈運動等;而氣喘又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治療方向也有差異,急性期著重在緩解症狀;慢性期則重於根本調養。

周玟安提到,新陳代謝異常導致的細胞浸潤會引發發炎反應,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氣管黏液分泌增加,同時呼吸道肌肉收縮也導致氣道狹窄,進而造成空氣進出困難。這些病理變化會讓患者出現咳嗽、喘鳴、胸悶等症狀,常伴隨夜間或清晨加劇的不適感,令人難以安眠。

周玟安說明,誘發氣喘發作的因素相當多元,包括感冒、肥胖、壓力、胃食道逆流、特定藥物使用、氣溫驟變、空氣污染,甚至是劇烈運動或強烈氣味(如香水、殺蟲劑、香菸、油煙及油漆)等。當環保署公布空氣品質指標(AQI)達100時,已屬「對敏感性族群不良」的等級,氣喘患者若需外出,應特別注意配戴口罩,以保護呼吸道健康。

中醫指出,當環保署公布空氣品質指標(AQI)達100時,已屬「對敏感性族群不良」的等級,氣喘患者若需外出,應特別注意配戴口罩,以保護呼吸道健康。(圖取自freepik)

中醫指出,當環保署公布空氣品質指標(AQI)達100時,已屬「對敏感性族群不良」的等級,氣喘患者若需外出,應特別注意配戴口罩,以保護呼吸道健康。(圖取自freepik)

周玟安提到,在中醫理論中,氣喘被稱為「喘證」,與肺、脾、腎功能失調導致的氣機逆亂有關。根據氣喘的不同階段,中醫會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

急性期

若處於急性期,治療的重點在於緩解症狀。常見情況如風邪犯肺,可能因病毒、細菌或氣候變化引發肺氣失宣,導致咳嗽、喘急、喉癢等症狀,需以疏散風邪為主;另一種是痰濕阻肺,因氣道內產生大量濃稠痰液而造成呼吸困難,此時治療宜化痰利濕。

慢性期

至於慢性期,治療則著重於根本調養,從改善體質下手。例如脾肺氣虛多因長期氣喘或飲食失調,影響脾胃運化進而降低免疫力,此時須健脾補氣;而腎不納氣則常見於久病體虛、年老或先天不足者,因腎氣虛弱無法攝納呼吸之氣,治療上應補腎納氣。

避免寒涼飲食 應適當運動

日常照護方面,中醫提到,避免冷飲與寒涼食物,以免助長痰濕與損傷脾肺機能;進行適量運動如八段錦或瑜珈,有助於舒緩氣機、強健體魄;慢性期患者可透過中藥、水藥、針灸、三伏貼、薰臍等方式進行體質調理。此外,季節交替前進行預防性調理,也能提升免疫力,降低氣喘發作的風險。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根據每位患者的體質與病程階段,進行對應的調理與用藥。無論是長年為氣喘所苦的「老病號」,還是僅在季節變化時出現喘症的體質者,都建議從體質調整著手,從源頭改善,才能真正降低氣喘發作的機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