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服用止痛藥前看清楚 醫:2款傷腎要留意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感冒、肌肉痠痛、關節卡卡時,醫師都會開立止痛藥,幫助減緩不適,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COX-2抑制劑,可能傷害腎臟,假如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三高、高齡等族群,使用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同時提醒在使用任何止痛藥前,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才能確保安全和療效,並避免長期使用,以降低潛在健康風險。
林軒任在臉書專頁「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發文表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傷腎並不是因為「毒」,而是因為讓腎臟血管收縮,使得過濾能力下降。因此有慢性腎臟病、年紀大的長輩,使用NASIDs之前務必要注意,且NASIDs不宜長期吃,更不可空腹吃,如果吃完藥後出現水腫、尿量變少、頭暈等症狀,務必儘速回診檢查腎功能。
●常見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buprofen(布洛芬)、Naproxen(萘普生)、Aspirin(阿斯匹靈)、Ketoprofen(凱他普芬)、Diclofenac(雙氯芬酸),可用來消炎、止痛、退燒。
林軒任表示,很多人以為COX-2抑制劑「只抑制發炎、不傷胃」,所以對身體較安全,但這類藥物其實也會影響腎臟功能,在腎臟裡COX-2會產生有益的前列腺素,幫助擴張腎臟血管、維持腎血流穩定、調節鈉排出與水分平衡。對於身體血流本來就偏低的族群,如脫水、高齡、心衰竭、慢性腎臟病等,當使用這類藥物後,腎臟血流會變差,導致急性腎衰竭、水腫、高血壓、電解質失衡(如高血鉀)。
●COX-2選擇性抑制劑常見藥物:Celecoxib(希樂葆)、Etoricoxib(依托考昔),用於關節炎、慢性疼痛。
林軒任說明,相較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乙醯氨酚不直接影響腎臟的血流或前列腺素合成,對COX的抑制作用較弱,且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對腎臟功能的干擾較少。雖然乙醯氨酚具有退燒、止痛效果,卻沒有消炎作用,若過量服用,可能產生大量NAPQI,耗盡穀胱甘肽,導致肝臟和腎臟損傷。
●乙醯氨酚常見藥物:普拿疼(Panadol)、泰諾(Tylenol)。在正常劑量下,對腎臟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乙醯氨酚由肝臟代謝,透過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途徑形成無毒代謝物,經腎臟排出。
林軒任指出,鴉片類止痛藥之所以在正常劑量下,對腎臟的直接傷害較小,是因為此類藥物主要由肝臟代謝,透過葡萄糖醛酸化或其他途徑形成代謝物,經由腎臟排出。由於鴉片類止痛藥作用於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的鴉片受體,減輕疼痛感,但不顯著影響腎臟內前列腺素的生成,因此不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會改變腎臟的血流,或造成急性腎損傷。
●鴉片類止痛藥常見藥物:Morphine(嗎啡)、Codeine(可待因)、Tramadol(曲馬多)、Fentanyl(芬太尼),通常使用於中重度疼痛,如癌症疼痛、術後疼痛等,雖然不會直接傷腎,但代謝物可能累積於腎功能不佳者的體內,導致中樞神經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因此,腎病患者使用時需調整劑量,並審慎使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