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別再怪腸胃! 食藥署揭腹瀉、便秘元凶恐是「它們」

2025/04/18 12:50

食藥署指出,便秘或腹瀉的發生原因,有時與藥物副作用有關。如抗生素等改變腸道菌叢易腹瀉;鐵劑等減緩腸道蠕動造成便秘;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食藥署指出,便秘或腹瀉的發生原因,有時與藥物副作用有關。如抗生素等改變腸道菌叢易腹瀉;鐵劑等減緩腸道蠕動造成便秘;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經常腹瀉或便秘,懷疑是否吃壞肚子或是腸胃有問題?對此,食藥署在臉書「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說明,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遇到腹瀉或便秘問題,或許以為與腸胃相關,但其實這些症狀可能並非單純的飲食或腸道問題,而是某些藥品的副作用。包括:抗生素、化療藥,免疫抑制劑增加腸道蠕動,容易導致腹瀉;鐵劑、抗膽鹼藥物與某些抗憂鬱藥會減緩腸道蠕動,使得糞便滯留腸道時間變長,造成便秘。

改變腸道菌叢易腹瀉

食藥署指出,某些藥物會影響腸胃道,使腸道蠕動加快、腸壁分泌更多水分,或改變腸道菌叢,導致腹瀉。常見藥物種類如下:

抗生素:抗生素會殺死致病菌,但同時也可能破壞腸道的益生菌,造成腸道菌叢失衡,導致腹瀉。因此,服用抗生素期間,可適量補充益生菌,幫助恢復腸道菌叢平衡。

化療藥物與免疫抑制劑:這類藥物可能會影響腸黏膜細胞的修復,使腸道功能受損,導致腹瀉、腸炎,甚至脫水。

食藥署說,抗生素會殺死致病菌,也可能破壞腸道益生菌。因此,服用抗生素期間可適量補充益生菌,幫助恢復腸道菌叢平衡;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食藥署說,抗生素會殺死致病菌,也可能破壞腸道益生菌。因此,服用抗生素期間可適量補充益生菌,幫助恢復腸道菌叢平衡;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腸道減緩蠕動易便秘

食藥署說,某些藥物會減緩腸道蠕動,導致糞便滯留腸道時間變長,造成便秘。以下為常見易引起便秘的藥物類型:

鐵劑:鐵劑可能會影響腸道蠕動,讓糞便變硬、排便困難。建議與大量水分一起服用,並多攝取高纖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如果便秘情況嚴重,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改用緩釋型鐵劑,減少腸胃不適。

抗膽鹼藥物與某些抗憂鬱藥:常見藥物如第一代抗組織胺(抗膽鹼作用較明顯)、抗精神病藥、三環類抗憂鬱藥等,這些藥物會抑制副交感神經,使腸道蠕動變慢,導致便秘。

食藥署提醒,服藥後若出現以上症狀請勿驚慌,建議先觀察症狀,如果長期或狀況嚴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等醫療專業人員,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以確保健康與安全。

食藥署表示,鐵劑可能會影響腸道蠕動,讓糞便變硬、排便困難,建議與大量水分一起服用,並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食藥署表示,鐵劑可能會影響腸道蠕動,讓糞便變硬、排便困難,建議與大量水分一起服用,並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