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記憶在色彩中甦醒! 奇美醫為失智長者推創藝陪伴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奇美醫學中心推動創藝陪伴,結合社區的健康長者與失智長者,透過共同創作的藝術歷程,讓記憶在色彩中甦醒,重塑人生價值,特展今天在台南永康登場,看到了筆觸間交融的豐富情感。
「韶藝拾光-社區長者創藝特展」在永康社教中心舉行,由奇美與區公所、市府衛生局等共同推出,以藝術為媒介,促進長者健康。
奇美專案副院長暨護理部總監陳綉琴表示,隨著人口嚴重高齡化,失智症不僅是醫療議題,更是社區照顧與社會參與的重要挑戰,值得大家正視。
陳綉琴說,這次特展是藝術饗宴,也是社區關懷與跨世代共融的實踐,更是一項社會創心行動;透過藝術讓每位長者都有機會重新詮釋人生、重拾自信,並讓社區居民更理解失智症,建立友善與接納的氛圍。
奇美積極響應高齡社會挑戰,自2019年起,率先啟動台南市「失智友善社區」推動行動,透過結合在地資源、整合跨域網絡、培育志工與組織動能,成功於永康逐步建構出一個理解、接納並支持失智者的社區網絡。
6年來,奇美與公所、衛生所、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在地友善組織攜手合作,累計招募失智友善志工401名、失智友善天使7509名,還有失智友善組織404家,建構以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的生活圈,活絡失智友善社區照護資源。
奇美也將經驗拓展至仁德區,正式啟動新一波友善社區拓點計畫,展現政策的永續性與擴散性,讓更多社區共享友善的力量。
陳綉琴指出,特展正是推動歷程中的一項嶄新里程碑,不僅延伸了「高齡者、失智者也是創作者」的友善理念,更實踐從健康促進到社會參與的全人照顧策略,達到預防、延緩失智之目的。
透過藝術,讓長者從「被照顧」的角色中蛻變為「記憶的傳承者」、「文化的創作者」、「社區的貢獻者」,重拾自信,並實質參與社區文化建構。
陳綉琴提到,這次活動共規劃4大展區,包含「韶藝啟程」–從零出發的藝術學堂、「韶光藝境」–生活記憶的創作展現、「藝象心聲」–用文字說故事讓情感被看見、「藝續同行」–創作不孤單社區共參與等。
這次特展也是一個多元互動的平台,讓社區民眾、家庭、學校與跨世代族群在此交流情感、共創回憶,透過作品、圖文、互動留言書籤,以及影音等方式開啟彼此溫暖的對話,串起社區中「彼此理解、共同生活」的情感紐帶。
陳綉琴強調,透過特展,讓社區民眾重新認識長者的多元面貌,理解失智症的真實處境,進而主動參與共融行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