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提高移植成功率 台大醫院首創心臟無缺血、不停跳移植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器官移植從取出器官到完成捐贈的過程中,往往面臨器官暫時停止運作、缺血的情況,並因此影響移植後的捐贈器官情況,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首創「台大移動式灌流系統(NTUH OCS)」,讓捐贈心臟從捐贈到完成移植手術期間都能持續跳動、有血液流通,完美保護捐贈心臟。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紀乃新解釋,在傳統心臟移植手術中,醫療院所接獲捐贈者腦死的訊息後,會評估捐贈心臟是否可用,並確認有無合適的配對,之後摘取心臟、採取低溫保護措施,再移植到患者身上,但從摘取到移植完成期間,心臟會停止跳動,進入「缺血時間」。
紀乃新說,缺血時間越長,捐贈心臟受損的情況越嚴重,因此通常要控制在4小時內,否則會對降低長期的心臟存活率,而心臟停跳後的血液再灌流,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心肌受損,引起發炎,影響未來心臟功能與移植成功率,並因心肌受損,導致患者術後普遍出現心肌酵素提高的情況。
為消除缺血時間,讓捐贈心臟保持在最佳情況,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以葉克膜為靈感,開發NTUH OCS,實現心臟移植過程中全程維持跳動灌流,成功避免心臟停跳與缺血,減少心臟組織損傷,有望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術後恢復效果。
49歲的蘇小姐是首例使用NTUH OCS進行移植手術的個案,數年前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出現心衰竭症狀,後反覆住院並施打強心劑,雖使用心室輔助器,但無法良好適應,最終在去(2024)年8月中接受心臟移植,離開加護病房一週就能正常走路30分鐘不用停,現在更可以一口氣爬上4層樓樓梯,幾乎恢復正常生活。
過去美國史丹佛大學曾開發讓捐贈心臟不停跳的系統,至今已完成30名案例,並發現缺血時間越短,捐贈器官移植後功能不佳的風險也會降低,但該技術仍存在10到30分鐘的缺血時間,紀乃新指出,這次台大醫院移植團隊突破技術限制,患者移植後並未出現心肌酵素增加,顯示移植過程中心肌保護完美。
紀乃新說,相信NTUH OCS讓捐贈心臟不停跳、不缺血有助於進一步改善移植效果,但目前僅完成2例個案,還無法實際看出太大差別,但團隊也將進一步搜集資料,並持續優化系統,改善運送能力,讓更多捐贈心臟得到好的保護,目前的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