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戴活動假牙不適應? 牙醫授4招:聊天唱歌也有效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年齡漸長,口腔機能退化,難免需要裝假牙。良品牙醫診所牙醫師葉昭孝指出,長輩戴上活動假牙常因疼痛、有異物感、影響說話甚至口內潰瘍,而不願意繼續佩戴。對此他分享改善4招,包含以軟質食物為主、睡覺取出讓口腔黏膜休息8小時、朗讀報章雜誌或多聊天唱歌,讓舌頭來適應新的活動空間,調整心態及回診追蹤。
葉昭孝在臉書粉專「醫人也醫心,看牙超暖心 - 暖男牙醫葉昭孝」發文說明,其實患者會有上述感受都很正常,因為長期口內無牙,所以口腔記憶了相對位置。戴上活動假牙之後,口腔內空間變小,舌頭就會感受到異物感,進而刺激更多的口水分泌。講話的時候,會覺得講話怪異、咬字不清楚,這些都是戴活動假牙初期會產生的症狀。
4招改善不適感 定期回診很重要
那該如何改善以上的症狀呢?他分享以下方式提供民眾參考:
●以軟質食物為主:初期以軟質食物為主,慢慢適應,後期可以將食物剪小塊進食,避免吃太硬的食物。吃東西的時候盡量以兩側後牙平均的咀嚼,避免單側以及前牙施力,以免造成假牙斷裂。
●至少讓口腔黏膜休息8小時:戴上活動假牙咀嚼時會造成假牙下方的口腔黏膜承受咬合力,血液循環不良並造成黏膜紅腫或甚至潰瘍。所以建議睡覺時間將活動假牙取出,讓口腔黏膜可以好好休息。
●朗讀文章或報紙:戴上活動假牙後可以朗讀文章或報紙,藉由重複的說話讓舌頭來適應新的活動空間。也可以多和親友聊天以及唱歌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調整心態及回診追蹤:初期的異物感和不舒服感都是正常的,也需要自己慢慢調適心態,接受新的活動假牙。如果咬合咀嚼的時候,口腔內的軟組織某點特別疼痛,無法忍受或甚至潰瘍,可以回診請醫師調整,活動假牙是需要長時間來慢慢適應的,千萬不要自行調整或索性不戴。
葉昭孝提醒,活動假牙根據每個人戴的方式和時間都有所不同,需要經由口腔狀況進行個別化的調整。維持口腔及活動假牙的清潔是延長活動假牙壽命的方法,適當的休息以及練習會減少活動假牙初期的異物感。最重要的是要持續帶著活動假牙適應,以及定期回診請醫師追蹤調整。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