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強迫症治療後變購物狂? 醫:小心「隱形躁鬱症」作祟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A小姐自大學時期開始出現強迫症狀,初期僅是反覆確認門鎖與電器開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症狀逐漸惡化,演變為嚴重的洗手行為,以及常出現「若不完成特定行為,家人將遭遇不幸」的強迫思考。雖然藥物治療有改善強迫症狀,但是取而代之的是衝動購物,經就醫檢測後發現她除了強迫症,還合併躁鬱症,接受抗憂鬱藥物合併情緒穩定劑與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病情終於獲得穩定控制。
研究:20%強迫症共病躁鬱症
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指出,研究顯示,約有20%的強迫症患者同時合併有躁鬱症,這類患者的臨床特徵是:強迫症狀會隨著心情好壞,而有所起伏,如心情處在輕躁期時,強迫症狀會突然改善很多,甚至消失;而掉到憂鬱期的時候,強迫症狀也會特別惡化。
輕忽隱形躁鬱症 恐成頑固性強迫症
尤冠棠指出,這類患者的藥物治療方式也跟傳統的強迫症患者不同,需要配合抗憂鬱藥物、情緒穩定劑與抗精神病藥物,若只吃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很容易效果不佳,被當成「頑固性強迫症」。
他並舉A小姐為例,A小姐最初的強迫症狀是每次洗手長達15分鐘以上,並且會刻意避免踩到特定地板磁磚圖案,同時對數字「4」產生極度恐懼(認為會帶來災難), 儘管曾接受多物血清素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效果僅是短暫改善,無法維持。每日平均耗費4-6小時於強迫行為,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
在加藥到最高劑量後,A小姐強迫症狀顯著改善,洗手時間減少,焦慮大幅減輕。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強烈的購物衝動—每天沉迷於各種購物網站,一次消費數千元,信用卡都刷爆了,夜晚幾乎不眠,思緒飛快運轉。
NIRS檢測 肋精準診斷
A小姐到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就醫時,透過「近紅外光腦光譜儀NIRS」檢測,發現她除了強迫症,還合併有躁鬱症,經過抗憂鬱藥物合併情緒穩定劑與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患者的強迫症和躁鬱症同時獲得穩定控制。
尤冠棠表示,合併隱形躁鬱症的強迫症患者往往長期受強迫症與憂鬱情緒困擾,影響生活與人際關係。「近紅外腦光譜儀NIRS技術」能精確評估腦部額葉皮質的血流變化,提供客觀的生理數據,提高診斷的準確度(約80%)。此外,「躁鬱指標(Bipolar Index)」也能有效區分不同的情緒疾患,幫助醫師制定更精準的治療策略。
情緒疾患者應多補充EPA和D3
尤冠棠指出,根據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以及《精神醫學年鑑》(Psychiatric Annals)特刊,注重EPA和D3的攝取,可有效降低情緒疾患的發作風險:
• EPA(Omega-3脂肪酸):抗發炎、穩定情緒,減少憂鬱發作風險。
• 維生素D3:尤其有助於減輕季節性情緒變化。
此外,維持規律生活、適度運動、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社交互動,以及學習有效壓力管理技巧,皆為預防情緒疾患的重要方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