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6旬男為治痛風只吃肉 尿液竟成「結石溫床」

2025/04/12 06:31

67歲有痛風與結石病史的男性,在嘗試「肉食性飲食」6個月後,尿液環境成了更容易形成所有類型腎結石的狀態;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67歲有痛風與結石病史的男性,在嘗試「肉食性飲食」6個月後,尿液環境成了更容易形成所有類型腎結石的狀態;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社群平台興起,人們接觸資訊的管道變多,不過正確度有待查證。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分享《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JCN)的一篇案例報告,本身有腎結石病史與痛風的61歲男性,結石病情穩定,但在他67歲時,因痛風發作,聽從初級照護醫師建議看YouTube影片,嘗試「肉食性飲食」6個月,雖然體重下降11公斤,但尿液環境卻成了更容易形成所有類型腎結石的狀態。

王介立在臉書專頁「王介立醫師」發文表示,近年來「肉食性飲食」(Carnivore Diet)這類幾乎只攝取動物性食物、排除植物性食物的飲食法,透過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吸引了不少關注,甚至被某些網紅或非專業人士宣稱為能「治療痛風」等疾病。然而,高動物蛋白、低蔬果的飲食模式,會顯著增加腎結石風險,肉食性飲食因其極端的組成,對有結石病史或風險的人來說,潛在危害更大。

王介立說,這位案例在接受標準的藥物治療和飲食衛教(包含低鈉、適量動物蛋白、增加蔬果攝取)後,結石狀況一度穩定下來,尿液中的結石風險指標也控制得不錯。但在嘗試肉食性飲食後,24小時尿液分析卻顯示:

●尿鈣、尿草酸、尿酸顯著升高:這三者都是形成腎結石的關鍵成分。

●尿檸檬酸鹽降低:檸檬酸鹽是重要的結石抑制因子,它的減少意味著結石更容易形成。

●尿鈉升高、蛋白質分解指標 (PCR,UUN) 飆升:反映了高鹽和極高的動物蛋白攝取。

●所有主要結石(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的「過飽和度」全面升高:過飽和度是評估尿液中結石形成傾向的關鍵指標,數值越高,風險越大。患者的尿酸過飽和度甚至增加了1倍以上。

醫師指出,肉食性飲食讓尿液環境,變成了一個更容易形成所有類型腎結石的狀態,且與預防腎結石的實證醫學建議,完全背道而馳;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肉食性飲食讓尿液環境,變成了一個更容易形成所有類型腎結石的狀態,且與預防腎結石的實證醫學建議,完全背道而馳;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王介立表示,簡單來說這位患者在採行肉食性飲食後,尿液環境變成了一個更容易形成所有類型腎結石的狀態,與預防腎結石的實證醫學建議(增加水分、足量蔬果以增加尿檸檬酸鹽和維持適當尿液pH值、攝取足夠鈣質以結合腸道草酸、限制鈉和動物蛋白)完全背道而馳,幸好在腎臟科醫師詳細解釋風險並調整藥物後,患者停止了肉食性飲食。一年後,他的尿液檢查結果明顯改善,結石風險也隨之下降。

王介立提醒,這起案例提醒大家,網路資訊、社群媒體上的「時尚飲食法」未必有科學根據,甚至可能有害健康。特別是涉及疾病治療的飲食建議,更應謹慎,務必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飲食建議需要個人化。尤其是有慢性病(如腎結石、痛風、腎臟病等)的患者,任何飲食上的大幅變動,都應該與您的醫師或營養師充分討論。飲食是健康的基石,但「怎麼吃」需要科學證據的指引,而非盲從流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