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跆拳道教練腰椎滑脫如比薩斜塔 超微創手術助重回崗位

2025/04/10 19:14

李政穎醫師為張教練進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成功重返運動場,再展踢腿美技。(記者蔡淑媛攝)

李政穎醫師為張教練進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成功重返運動場,再展踢腿美技。(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43歲張姓跆拳道女教練去年感覺左大腿後側不適,以為是肌肉拉傷,嘗試伸展放鬆沒改善,直到人行道都跨不上,趕緊就醫確診是椎弓斷裂,嚴重的腰椎滑脫,進行常規的微創融合手術仍可能使運動受限,難以回到運動場上,讓她難接受,後來在去年8月接受新技術「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術後3個月就重回教練崗位,正常教學。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李政穎指出,腰椎滑脫症是椎弓骨折,導致椎體錯位,一旦腰椎結構不穩定,就像比薩斜塔傾斜、脫位,產成腰痠、腰痛、無力,滑脫的椎體進一步壓迫到神經,產生腳部症狀,如臀部、腿部的麻木疼痛,無力,形成坐骨神經痛,一旦活動或長時間站立,就使症狀加劇,走路一段距離後也需停下來休息。

椎弓斷裂,嚴重的腰椎滑脫。(記者蔡淑媛攝)

椎弓斷裂,嚴重的腰椎滑脫。(記者蔡淑媛攝)

李政穎說,腰椎滑脫常見原因包括先天發育異常、創傷,或是老年退化、長期重體力勞動及骨質疏鬆等,尤其是先天椎弓解離症或是跌倒臀部撞擊地面,張教練在第5節腰椎第1薦椎骨折,造成腰椎滑脫,滑脫原因可能是先天椎弓解離症或跆拳道運動傷害導致椎弓骨折,已達第二級滑脫程度,影響其正常生活與運動能力。

李政穎指出,脊椎融合手術目前有傳統、微創及超微創手術,傳統手術傷口長達8-10公分,大面積損傷肌肉、筋膜及骨頭結構;常見的微創手術傷口則為6-8公分,肌肉及骨性結構破壞較小。

新一代的以內視鏡進行超微創脊椎融合手術,僅需4個1公分小傷口,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大幅降低對身體不必要的損傷,與傳統手術相比,對肌肉韌帶和骨骼的破壞能減少90%,大幅維持腰椎穩定度並縮短復原時間。

李政穎醫師進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中榮提供)

李政穎醫師進行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中榮提供)

李政穎醫師示範,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記者蔡淑媛攝)

李政穎醫師示範,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透過內視鏡穿過肌肉束直達脊椎,以超高解析度鏡頭精準置入4枚骨釘和1個腰椎融合器並矯正滑脫。(記者蔡淑媛攝)

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建議使用在過度肥胖患者,或是對運動需求高的民眾,但不適用於需大幅度脊椎矯正的病人(因骨頭結構需要大幅度移除)或曾有脊椎手術(因疤痕組織會影響內視鏡操作)的患者,術中使用的骨釘及耗材目前健保沒有給付,為自費手術,此外,術後2個月內都需穿著背架並避免彎腰負重,患者也需留意脊椎融合手術都可能發生的鄰近節症候群風險。

李政穎提醒,避免腰椎滑脫,應加強核心肌群、增加肌肉量,並避免彎腰負重以減少對腰椎的傷害。

張教練進行的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僅需4個1公分小傷口。(中榮提供)

張教練進行的超微創內視鏡脊椎融合手術,僅需4個1公分小傷口。(中榮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