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家長必知! 心理師授「5招」教孩子防戀童癖

2025/04/09 20:18

心理師建議家長,應教導孩子了解5件事,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遠離戀童癖;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心理師建議家長,應教導孩子了解5件事,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遠離戀童癖;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受到任何一點傷害,總會讓父母感到自責、傷心,因此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戀童癖,便是重要課題之一;對此,台北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建議,家長需與孩子建立開放式溝通,並教導孩子,必須要知道自己的身體界線識別戀童者的常見手法,並設定不跟陌生人走與安全密碼讓學校家長社區共同守護孩子,遠離戀童癖,開心過童年!

多數案件發生在熟人間 教孩子識別可疑行為

什麼是戀童癖?余佳容在臉書專頁「情緒覺察筆記 余佳容心理師 情感關係 禪繞課程 台北心理諮商 陪伴心理體系」指出,其為1種涉及成年人對兒童產生性慾,或不當行為的心理異常。這些人可能是陌生人,但更多時候,可能隱藏在孩子熟悉的環境中,如學校老師、親戚、朋友、甚至是鄰居。

余佳容提醒,家長需要意識到,多數案件其實是發生在熟人之間,而不是陌生人犯案,因此孩子未必能立即察覺危險。戀童者通常會透過「獲取信任」,來接近孩子,所以預防勝於事後補救。保護孩子的關鍵是,教育他們識別可疑行為,並勇敢說不!下為讓孩子遠離戀童癖的5大防範策略:

●教導孩子身體界線,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孩子需要知道,哪些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首先,家長需讓孩子擁有「身體屬於自己」的觀念,任何人都不能隨意觸碰,如擁抱家人是好的,但有人觸碰你尿尿的地方是不好的;再者,也要告訴孩子,即使對方是熟人或長輩,只要感到不舒服時,都有權說「不」。最後,提醒家長,盡量用輕鬆、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談論這些話題,不要讓他們感到害怕或壓力過大。

心理師建議家長,定期與孩子聊天,詢問學校、與哪些人相處等,讓孩子感到被關心,不怕分享心事;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心理師建議家長,定期與孩子聊天,詢問學校、與哪些人相處等,讓孩子感到被關心,不怕分享心事;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建立開放式溝通,讓孩子願意分享: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可以和我說」,無論發生什麼事,請千萬不要責怪孩子,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即使他們說出令你驚訝或難以接受的事,也要冷靜應對。建議家長可定期與孩子聊天,詢問學校、課後活動、與哪些人相處,讓孩子感到被關心,重要的是,家長要營造安全對話環境,讓孩子不怕告訴你心事!

●教孩子識別戀童者的常見手法:戀童者常透過以下方式來接近孩子,如過度親密或給予特殊待遇、用秘密來控制孩子、給孩子看不適當的圖片或影片,試圖降低孩子的防備,甚至是製造身體接觸機會,如要求孩子坐在腿上、給不舒服的擁抱,可能就要注意了。

●設定不跟陌生人走與安全密碼: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安全原則,包括:不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或邀請;如果有人說是爸媽的朋友來接你,先問只有家長和孩子知道的「安全密碼」,以確認是否是可靠的人來接送孩子。同時教導孩子,當感到害怕時,應大聲喊「救命!」並跑向人多的地方。

●讓學校家長社區共同守護孩子:家長不能單獨保護孩子,需要學校、社區的合作!建議多認識孩子的老師、教練、課後班導師,確保他們值得信賴;同時,家長也可以關心孩子參加的活動,注意是否有「過於親密」的成年人,並鼓勵社區家長間互相提醒,共同建立安全環境。

余佳容表示,若孩子透露有人對他做出不當行為,請務必冷靜傾聽,避免責怪孩子,並讓孩子立即遠離可疑對象,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通報學校或相關機構,陪伴孩子走過心理創傷,讓他知道「不是他的錯」。

心理師提醒,若孩子透露有人對他做出不當行為,請務必冷靜傾聽。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陪伴孩子走過心理創傷;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心理師提醒,若孩子透露有人對他做出不當行為,請務必冷靜傾聽。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陪伴孩子走過心理創傷;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