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收假身心罷工? 醫曝4地雷害更累 狂灌咖啡也中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清明連假進入尾聲,相信不少人捨不得假期結束,掙扎不想上班吧!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研究顯示,人類大腦平均需1-3天切換「休閒模式」與「工作/學習模式」,因此可循序漸進調整身心,不過千萬別踩4地雷,如別狂灌咖啡提神、報復性熬夜、跟同事比慘、週末又開始補眠至中午,反倒建議透過運動、社交、提早調整作息等,打敗休假症候群!
5警訊恐是「身體罷工」訊號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全球約65%成年人,曾在長假後出現「休假症候群」(Post-vacation Syndrome),這可不是矯情!據《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研究顯示,人類大腦需要平均1-3天切換「休閒模式」與「工作/學習模式」,以下5大警訊,便是身體罷工抗議訊號:
●靈魂放飛:開始上班了,卻發現盯著電腦時,讀不進文字,彷彿意識還在沙灘上飄盪,那就是前額葉皮質活動下降所致。
●腸胃正在革命:連續假日,聚餐轟炸狂吃後,消化系統宛如故障的洗碗機,使得連假後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狀況。更有研究發現,連續假期後因大腸急躁症,就診率增加23%。
●情緒正過山洞:剛剛回到上班崗位時,心情會從焦慮、易怒到莫名憂鬱,那是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濃度波動原因!
●睡眠時差變不好:連續假日熬夜追劇,恐使生物鐘比跨時區飛行更難調整。《Sleep Medicine》期刊上一篇研究證實,每1小時作息偏移需1.5天恢復。
●你的決策又癱瘓:發現剛上班時,可能連午餐,吃什麼都無法選擇,這可能是大腦杏仁核(Amygdala)因壓力過載發出的求救訊號。
黃軒提醒,連假後千萬別踩4地雷,首先千萬別狂灌咖啡提神,小心讓腎上腺素系統崩潰式反彈;再者,千萬別報復性熬夜,容易創造「睡眠負債滾雪球效應」;第三,千萬別跟同事比慘,比較心態,反而會刺激大腦痛苦中樞;最後,千萬別在週末補眠至中午,因為有研究顯示,超過1.5小時補眠會加劇混亂。
6招KO休假症候群
該如何戰勝「休假症候群」呢?黃軒教6招,重回人生巔峰!首先在假期前1-3天提早調整作息,別再熬夜追劇,建議每天早起半小時,讓生物鐘慢慢回正軌;建議假期最後一天,拿張紙列出回來後,上班的前3天任務,分個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增加工作量,給自己一點喘息空間;另外,也可以透過運動紓壓,每天30分鐘散步、跳繩,或來段熱血健身操,從昏昏欲睡變成精神抖擻。
黃軒進一步建議,也可以約朋友喝杯茶水,聊聊假期,點燃正能量;此外,千萬別要求自己一收假回復原先工作量,建議給大腦幾天緩衝期。不過,若連假後1週仍感到心情憂鬱等,千萬別硬扛,建議與心理諮詢師聊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