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小朋友吃藥吐出來?食藥署:2點判斷是否補服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最讓家長緊張的莫過於孩子生病吃完藥後,又把藥吐出來了。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若是因藥物味道引起的嘔吐,家長可根據2項重點,包含服藥與嘔吐間的時間、嘔吐物中是否見到藥物,來進行是否補服的判斷。
食藥署表示,首先需釐清孩子嘔吐的原因,是因為疾病本身造成的持續性嘔吐,還是因為藥物味道不佳導致的暫時性反應。若是疾病導致孩子無法順利服藥,建議儘早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可改用其他劑型,如塞劑或注射劑等方式治療。若是因藥物味道引起的嘔吐,家長可根據以下兩項重點進行初步判斷:
1. 服藥與嘔吐間的時間
若小孩在服藥後15分鐘內嘔吐,多數藥物尚未被胃腸吸收,可補服一劑;若補服後仍再次嘔吐,則不再補服。
2. 嘔吐物中是否見到藥物
若服用的是錠劑,並且在嘔吐物中看見未消化的完整藥錠,也可補服一劑;再次嘔吐者則不需補服。
此外,食藥署指出,若孩子的症狀已明顯改善,除了需完整服用療程的抗生素等藥物外,其餘如退燒藥、止咳藥等緩解性藥物,通常無須補服。
若家長對補服與否仍感不確定,建議在領藥時即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人員會根據藥物的種類、劑型、吸收特性與安全範圍,提供最適當的建議,以避免因自行判斷錯誤而導致療效不佳或產生副作用,正確用藥觀念是守護寶貝健康的重要第一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