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料理蘆筍2撇步 農糧署:想要吸收維生素A就加「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又到蘆筍採收期,蘆筍不論涼拌或清炒,都相當合適上桌。農糧署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農糧署」分享,蘆筍富含纖維質,以及維生素A、C、B群等營養成分。台灣常見2種蘆筍,綠蘆筍清甜水分多,清炒最適合;白蘆筍口感軟嫩甜度高,適合水煮,料理時記得2撇步:汆燙勿過久,避免營養流失;料理加點油,有助維生素A吸收。
農糧署表示,台灣常見的蘆筍有2種,綠蘆筍味道清甜、富含水分,適合清炒;白蘆筍口感軟嫩、甜度較高,適合水煮,兩者皆含有纖維質、維生素A、C、B群,以及鉀、葉酸、天門冬胺酸等營養成分。農糧署並分享,料理蘆筍有以下2訣竅,也能讓營養不流失。
料理蘆筍2訣竅
●汆燙勿過久:水滾後,汆燙約90秒撈出冰鎮,減少營養流失。
●料理加點油:料理時加入麻油、橄欖油等,有助吸收所含維生素A。
簡易好吃2食譜
●清炒蘆筍:推薦選用口感脆嫩的綠蘆筍,可搭甜椒、菇類或海鮮快炒。
●涼拌蘆筍:推薦選用甜度較高的白蘆筍,可搭麻油、芝麻醬或荷蘭醬。
另農糧署說,想要挑選品質好又美味的蘆筍,以下3招最簡易:
●看色澤:筍尖飽滿抱合丶無枯萎現象,鱗片色澤呈翠綠或鮮粉紫。
●看莖的基部:莖的基部應保持濕潤,避免過於乾燥。
●看彈性:若挺直具有彈性,則表示新鮮度較高。
農糧署補充,蘆筍買回家後,建議用沾溼的紙巾包裹莖的基部,再以保鮮膜或保鮮盒包覆、隔絕空氣接觸,放置冰箱冷藏。因蘆筍採收後還會持續成長,可以直立方式放置,避免蘆筍亂翹;並建議2-3天內就要食用完畢,把握新鮮賞味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