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男嬰出院前揪出致命心臟病 緊急手術救命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小男嬰出生3天準備出院前接受新生兒超音波檢查,發現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有嚴重「主動脈弓縮窄」,直接轉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不久出現心衰竭等症狀,如不積極治療,恐會缺氧休克,在他出生14天進行開胸手術修補主動脈,矯正成功,術後恢復良好。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小兒心臟科主任何季麟指出,主動脈弓縮窄發生率為萬分之4,是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的第4名,一般難以在產檢時發現,胎兒病灶在母親肚子裡狹窄不明顯,出生後發病,當超音波看見主動脈狹窄且伴隨上下肢血壓差,即為「嬰兒型主動脈弓縮窄」;如果長大後才出現高血壓與頭痛症狀,則為「成人型主動脈弓縮窄」,部分患者會等到長大再做治療。
何季麟說,男嬰出生無症狀,第3天要出院到月子中心時,接受新生兒自費超音波檢查發現重大異常,驚見主動脈弓有一段急速縮窄,住進加護病房後出現消化變差、嘔吐、呼吸急促等相關症狀,為他靜脈滴注前列腺素做暫時性治療,生命徵象逐漸穩定,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檢查發狹窄範圍大,停藥測試又出現上下肢血壓變大,生命徵象又變不穩,為免後續發生休克,決定手術治療。
澄清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吳慧中為男嬰進行主動脈吻手術,術中要分離比較長的主動脈,做血管吻合,該手術併發症發生率為1-2%,要避免損傷主動脈附近的神經,必須仔細分離神經,另外主動脈附近的淋巴管路,也要仔細分離與結紮,避免術後發生乳糜胸或是心包膜填塞等併發症,全程更要注意止血,由於狹窄範圍大,手術難度甚高。
男嬰術後修復佳,血壓穩定、食欲好,雖有開刀疤痕結痂問題,會在日後逐漸復原,吳慧中表示,男嬰術後須定期追蹤,慎防復發狹窄,如在目前縫線處再度復發,會引發早發性成人高血壓,必須監測血壓,若再發生狹窄,可採用心導管手術治療。
何季麟提醒,新生兒5%的先天性心臟病,在產檢時做高層次或心臟超音波看不出,主動脈弓縮窄就是其中之一,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是偶發、沒有家族史,
有千分之1的危急性心臟病,是新生兒出院、離開嬰兒室後,症狀急劇發生,出現餵食不耐、呼吸急促、臉色發紺,甚至看不出症就休克,危急性心臟病是在離開嬰兒室後,症狀急劇發生,餵食不耐、呼吸急促、臉色發肝,甚至看不出來休克,緊急休克,建議在經濟許可下可進行新生兒自費超音波檢查,不要等到出院出現包急症狀或買好保險才來做。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