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推AI風險分級與衛教助理 首波聚焦糖尿病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慢性病恐比癌症更致命!為了讓民眾提早預警、聰明管理慢性病,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28日)表示,將串接健檢資料,在健康存摺中導入「AI風險分級」與「衛教AI助理」,首波鎖定糖尿病六大併發症,透過「紅、黃、綠」燈警示,讓民眾一眼看懂風險,並能接收量身打造的衛教建議。
第17屆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今(28日)發表「T-CaReMe三高護腎精準照護台北宣言」,由健保署、國健署、中研院、國衛院及多個醫學會共同見證。健康台灣副召集人陳志鴻指出,國人10大死因中有7項是非傳染性疾病,與「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息息相關,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癌症。
陳志鴻說,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長者患有慢性病,「健康台灣」的目標是讓民眾活得久、活得健康,關鍵就在及早預防三高,政府因此啟動「888防治計畫」盼將三高患者納入照護網,提供非藥物治療與生活型態輔導,他也提到,台灣的可避免死亡率仍高於日、韓,急需加強三高控制。
石崇良表示,約4到6成三高患者與生活習慣有關,改善壓力、睡眠等皆有助防治。健保署規劃透過數位工具提升民眾自我照護力,今年上半年先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在健康存摺中以紅、黃、綠燈號顯示六大併發症(慢性腎病、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風險;下半年則預計上線「衛教AI助理」,依風險提供個人化建議。
石崇良舉例,若有血脂加上糖尿病,就可能在「心血管疾病」項目是紅燈,但「視網膜病變」是綠燈,六大併發症中每個器官的風險狀況不同,生成式AI會再依此推播個人化衛教。他說,風險預測需有健檢資料,資料越完整、預測越準,因此初期將開放給納入糖尿病照護網的民眾使用,未來逐步擴及全民,公費成人健檢資料可直接串接,下一步希望與自費健檢資料連結。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指出,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為12.8%,三高患者在30歲以上人口中約有800萬人,比對健保資料540萬人已被診斷,因此有200至300萬人可能未被發現;三高常與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抽菸和酗酒等生活習慣有關,起也將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年齡從40歲下修至30歲,盼民眾能及早發現三高風險,透過衛教、非藥物治療來降低慢性病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