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遭針扎憂染HIV? 醫:72小時內服藥可大幅降低風險

2025/03/28 16:10

依照規定,廢棄針筒應丟棄於保管箱內、由醫療廢棄物廠商來處理。(圖取自黃瓊慧臉書)

依照規定,廢棄針筒應丟棄於保管箱內、由醫療廢棄物廠商來處理。(圖取自黃瓊慧臉書)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桃園機場1名檢疫人員近日執勤時,因同事未依規定棄置使用過的針具,不慎遭垃圾袋中的針頭刺傷;當事人身心壓力爆表,擔心針頭來自世界各地「有症狀」的旅客血液,恐感染愛滋病毒(HIV)、B型肝炎、C型肝炎或梅毒。不過專家指出,以暴露HIV病毒為例,只要在72小時內預防性投藥(PEP),並連續服藥28天,保護力可達8成以上,且國外追蹤研究顯示,完成療程者後續都未感染HIV。

疾管署今(28日)說明,3月21日上午這名桃園機場檢疫人員在發燒篩檢站執勤時,不慎被醫療廢棄針具刺傷,隨即沖洗傷口、消毒,並由區管中心送往部立桃園醫院急診,醫師立即抽血檢驗並開立愛滋、梅毒預防性藥物,當事人因焦慮與藥物副作用導致不適,疾管署也安排防疫醫師說明藥物用途,並由主管與幹部提供關懷與諮詢。

對於針扎引起的感染疑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顧文瑋說明,即使懷疑暴露HIV病毒,只要在72小時內預防性投藥,並連續服藥28天,保護效果可達8成以上,越早投藥效果越好,保護力甚至可接近100%。

除了HIV,顧文瑋說,B型肝炎若本身已有抗體,感染風險極低;C型肝炎則無預防用藥,但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至於梅毒則多透過性行為傳播,與針扎風險較無關係,預防上通常只需一次性口服藥或注射藥物。

至於藥物副作用,顧文瑋表示,現在的預防性用藥相當安全,大部分人吃了沒有感覺,只有少數人在前幾天可能出現疲倦、腸胃不適或頭痛,不適感通常會在療程後段明顯減輕。

顧文瑋也提到,針扎意外在醫療與防疫現場並不少見,不只醫護人員,警消在執勤時若遭咬傷或接觸血液體液,也屬潛在風險族群,目前台灣多家愛滋指定醫院的急診與門診都能開立PEP,如有暴露風險應儘早就醫。

若能確認針頭來源並排除感染風險,可由醫師評估是否停止用藥。不過顧文瑋強調,若來源不明,像這次機場事件無法確認針頭來自誰,啟動預防性療程就是最合理、也是最標準的做法。

機場檢疫護理師因同事疏忽亂丟針筒,而遭針紮,需要愛滋預防性投藥,讓護理師情緒崩潰。(黃瓊慧提供)

機場檢疫護理師因同事疏忽亂丟針筒,而遭針紮,需要愛滋預防性投藥,讓護理師情緒崩潰。(黃瓊慧提供)

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在社群發文指出,有機場第一線檢疫人員指出,遭到隨意棄置、有很大感染疑慮的針頭刺傷,擔心染上愛滋病、梅毒、肝炎等傳染病或性病。(圖擷自臉書)

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在社群發文指出,有機場第一線檢疫人員指出,遭到隨意棄置、有很大感染疑慮的針頭刺傷,擔心染上愛滋病、梅毒、肝炎等傳染病或性病。(圖擷自臉書)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