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拔罐止痛好舒暢 中醫提醒膚況差不適合

2025/03/26 20:58

中醫提醒,皮膚不好、有濕疹、容易瘀青、皮膚會起水泡的人不適合拔罐;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提醒,皮膚不好、有濕疹、容易瘀青、皮膚會起水泡的人不適合拔罐;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從國際運動賽事又風行回來的拔罐,是不少運動員、上班族紓壓的選擇;不過,風澤中醫診所副院長郭懿潔提醒,皮膚不好、有濕疹、容易瘀青、皮膚會起水泡的人不適合拔罐,若不知道自己皮膚狀況如何,可以先從5-10分鐘開始拔起。

郭懿潔在臉書專頁「郭懿潔 中西醫師」發文說明,拔罐是將空氣從杯子中抽出造成負壓,是促進局部血循很好方式,但如果皮膚太乾,罐子可能會吸不上去,就算吸上去了,也一直掉下來,另外因為拔罐容易造成皮膚的壓力,本身有皮膚濕疹、容易瘀青、起水泡的人恐怕也不適合。

拔罐原理

●促進血液循環:拔罐產生的負壓會使微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組織的循環,並促進新陳代謝。

●加速修復與消炎:增加白血球與巨噬細胞的靠近,幫助清除受損組織與發炎物質,促進細胞再生。

●調節神經及止痛:神經反射機制影響大腦與脊髓,降低疼痛感受,提高內啡肽分泌,幫助止痛。

中醫指出,拔罐原理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修復與消炎、調節神經及止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指出,拔罐原理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修復與消炎、調節神經及止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乾拔罐與濕拔罐

●乾拔罐:純負壓吸附,優點無創傷,較果較佳也比較溫和,但留罐時間長,可能產生水泡或瘀血。

●濕拔罐:刺絡放血後拔罐,優點在於化瘀強,適用於頑固頭痛與血瘀體質,需要專業人士操作,存在感染風險。

郭懿潔指出,拔罐可以應用在肩頸痠痛、腰痛關節痛、腹脹、消化不良、感冒、咳嗽、哮喘、神經緊張、焦慮失眠、痛經、月經不調這些狀況。不過要注意拔罐時間(建議5-15分鐘,避免過久導致水泡或瘀血)、避免空腹或過飽時拔罐(容易導致頭暈或不適)、拔罐時避免受涼(皮膚毛孔擴張應注意保暖)、濕拔罐須注意消毒(避免感染,確保器具乾淨衛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