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青少年愛美打耳洞變蜂窩性組織炎!竟是綠膿桿菌作祟

2025/03/14 10:09

一名青少年打耳洞後疏於清潔,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圖取自freepik)

一名青少年打耳洞後疏於清潔,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圖取自freepik)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17歲周姓學生愛漂亮,尤其喜歡打耳洞,除了耳垂外,日前連左邊耳骨上也打了耳洞,因為在意耳洞的情況,他三不五時就摸耳朵,一陣子後,傷口遲遲未好反而出現紅腫,到皮膚科就診擦藥也不見好轉,反覆就醫一個月左右,耳朵越來越腫痛,最後因為發燒到醫院急診,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住院,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清創手術,並在耳骨處放一引流管,細菌培養結果為綠膿桿菌,對症下藥使用專門抗生素後,感染症狀改善出院,持續治療近兩週痊癒。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邱馨慧說,綠膿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好氧菌,適合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也是醫院常見的菌種,一般會出現在呼吸器的管路、氣切管路、胃造廔口、開刀傷口等有組織液的地方。

邱馨慧指出,綠膿桿菌較具感染性,一旦在合適的環境中生長,就會造成感染發炎,而耳骨發炎乃是因為血液循環主要依靠骨頭,因此耳朵的血液循環不似其他器官豐富,導致細菌容易孳生,尤其好發於免疫力低下者如年紀小的孩子、長輩、或其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邱馨慧指出,治療上會針對細菌菌種及症狀給予口服或塗抹的抗生素治療,由於皮膚感染常見的菌種非綠膿桿菌,所以周生到診所就診時未在第一時間使用專門抗生素,收治入院已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且發燒,因此治療方針上除了綠膿桿菌專用抗生素針劑注射外,也必須引流清除膿液。

她表示,穿耳洞是許多年輕人「變美」的選擇之一,但是「手」有許多病菌,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潔,若打了耳洞,切勿亂摸耳朵,記得保持傷口乾燥,此外,若有洗頭、洗臉也要及時擦乾,保持乾爽,並記得塗抹傷口藥膏,以免不慎造成感染。

患者因為打耳洞感染綠膿桿菌,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住院治療。(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患者因為打耳洞感染綠膿桿菌,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住院治療。(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醫師提醒穿耳洞後,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潔,若打了耳洞,切勿亂摸耳朵,記得保持傷口乾燥。(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醫師提醒穿耳洞後,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潔,若打了耳洞,切勿亂摸耳朵,記得保持傷口乾燥。(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