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戒菸不嫌晚! 國健署:20分降血壓、1年心臟病減半

2025/03/09 20:48

國健署指出,吸菸是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中風及周邊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國健署指出,吸菸是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中風及周邊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吸菸吞雲吐霧間,小心無形中害心跳加速、血壓降不下來!國民健康署提醒,吸菸除了增加癌症風險,還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因此鼓勵戒菸,遠離疾病,僅僅戒菸20分鐘,便能讓血壓與心跳降至正常值;停止吸菸12小時,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會降到正常值;停止吸菸1-9個月,顯著改善咳嗽症狀;若能戒菸1年,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降50%,待戒菸5年以上,中風機率就與非吸菸者相同。

菸品是多項癌症危險因子

國健署曾指出,菸品含有尼古丁、亞硝胺及焦油等危害人體健康致癌物質,會對人體各系統產生影響。據美國CDC研究資料指出,香菸煙霧中產生的毒素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其更難以殺死癌細胞,且毒物還可能破壞或改變細胞的DNA,並抑制人體正常生長和功能,當DNA受損時,細胞可能開始失控生長,並產生癌症腫瘤。

研究指出,菸品與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疾病、意外傷害等7大類死因相關,甚至增加14種以上癌症風險,如直接引發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等,或是間接引發頸癌、血癌(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

此外,國健署表示,除了罹癌外,吸菸還可能影響皮膚、記憶力退化、視力惡化、聽力喪失、骨質疏鬆、消化系統、手指變色,還可能造成女性荷爾蒙代謝改變、生殖能力、懷孕,或是男性生殖能力、精液品質、陽痿等症狀。

國健署表示,吸菸恐增加肺癌、口腔癌等癌症風險;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國健署表示,吸菸恐增加肺癌、口腔癌等癌症風險;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吸菸傷「心」 唯有完全戒除才能遠離

國健署曾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超過700多萬人因菸害死亡,吸菸更是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中風及周邊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長期吸菸易導致心肌梗塞,吸菸者在第一次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後,仍持續吸菸,再次梗塞的機會為戒菸者的2.9倍;如果在第一次罹患心肌梗塞後即刻戒菸,再次梗塞的風險將降低到跟非吸菸者一樣。

國健署在臉書專頁指出,吸菸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僅須停止吸菸20分鐘,便能使血壓與心跳會下降至正常值;停止吸菸12小時,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會降到正常值;停止吸菸1-9個月,就能顯著改善咳嗽跟呼吸急促的症狀;停止吸菸1年,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降低50%;若能戒菸5年,甚至是15年,中風機率降低至與非吸菸者相同;不只如此,戒菸10年更能將罹患肺癌風險,降低至吸菸者50%。

不過,國健署也曾強調,很多人以為每天只要少吸一點就不會影響健康,但其實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0%、中風的機率更增逾20%,並沒有所謂的安全吸菸量,唯有戒菸,才能真的降低對心血管的傷害。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