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40歲男胃潰瘍驗出幽門桿菌 沒追蹤2年變胃癌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0多歲男子因為胃不舒服就醫,檢查發現胃潰瘍並驗出幽門螺旋桿菌,經殺菌治療與服用10天份口服藥,症狀明顯改善。醫師特別囑咐患者要定期回診追蹤胃部與幽門桿菌狀況,但他因為工作繁忙,加上覺得預約掛號麻煩,就自行中斷回診,未料2年後,他再次因胃痛、頭暈就診,結果發現,除了幽門桿菌依然存在,且當初潰瘍的部分已癌變,確診胃癌二期。
胃癌5年存活率約20%
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在臉書專頁「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發文分享上述個案,他指出,當健檢報告發現有幽門桿菌時,請務必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幽門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因子,它會破壞胃黏膜,進而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等胃部病變,甚至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雖然現在微創手術恢復得很快,但依據目前的統計數據,胃癌的5年存活率約20%左右。而且拖到越後面的期數,治療的難度與風險越高。
確診幽門桿菌 當心與家人交互感染
有不少人疑惑:「為什麼已經殺菌治療了,幽門桿菌還會反覆感染呢?」陳榮堅表示,其中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家人相互傳染。幽門桿菌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及糞便傳染,或者是飲用到被感染的水源。
所以,當自己確診幽門桿菌並已經在治療時,建議同時關心家人是否有相關的腸胃道症狀,若發現有症狀時,一併接受殺菌療程,才能有效防止家族內的反覆交互感染。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