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腦也有塑膠微粒! 專家:改喝過濾自來水含量降9成

2025/03/06 21:49

使用塑膠容器可能增加攝入塑膠微粒的風險。(資料照)

使用塑膠容器可能增加攝入塑膠微粒的風險。(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體大腦內的塑膠微粒正迅速增加,甚至可能與神經退化疾病存在關聯。美國與加拿大兩項獨立研究指出,塑膠微粒能穿透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且失智症患者腦內塑膠微粒含量,比一般人高出3至5倍。研究也發現,若改喝過濾自來水,人體攝取的塑膠微粒量,可從每年約9萬顆降至4千顆,減少幅度達90%。

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研究團隊分析了2016年與2024年去世者的腦組織樣本,結果發現2024年的樣本比2016年多出50%塑膠微粒,顯示環境中的微塑膠污染正在急遽上升。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內塑膠微粒含量顯著高於一般人,引發與神經退化可能關聯的探討。

研究指出,聚乙烯(polyethylene)是最常見的大腦塑膠微粒,這種塑膠廣泛應用於塑膠袋與一次性瓶裝水,占大腦內塑膠微粒總量的70%。雖然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內塑膠微粒比一般人多,但科學家強調,這只是關聯性(correlation),而非因果關係(causation),目前仍需更多研究確認其對大腦健康的長期影響。

另一方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內科醫師布蘭登呂(Dr. Brandon Luu)及研究團隊的報告則指出,若改喝過濾自來水,人體攝取的塑膠微粒量可從每年約9萬顆降至4千顆,減少幅度達90%。

呂醫師強調,除了瓶裝水,塑膠茶包與使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也是塑膠微粒的主要來源;對此,他建議改用玻璃或不鏽鋼容器存放食物,以減少塑膠微粒攝取的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