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紋身恐增罹癌風險 丹麥研究:免疫系統攻擊墨水顆粒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棒球選手林昱珉的「包手」在「世界棒球12強賽」引起日媒關注,隨著時代變遷,紋身成為一種流行、把藝術留在身上的手法,但丹麥南丹麥大學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顯示,紋身墨水並不僅僅停留在注射的地方,還會遷移至淋巴結並在那裡積聚,也從雙胞胎的數據中發現,有紋身的人比沒有紋身的人更容易被診斷出患有皮膚癌和淋巴癌。
人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去考慮紋身的圖案,而多數人常常忘記考慮「從長遠來看,紋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墨水進入皮膚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會停留在表層,又或是深入體內?研究人員發現,當紋身墨水滲透到皮膚中時,其中一些會被淋巴結吸收,淋巴結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抵抗感染並過濾體內的有害物質。
歐登西大學醫院血液科顧問、南丹麥大學臨床教授亨里克·弗雷德里克森(音譯,Henrik Frederiksen)表示,可以看見墨水顆粒在淋巴結中積聚,懷疑身體將墨水顆粒視為外來物質,意味著免疫系統不斷地試圖對墨水做出反應,而目前還不知道這種持續的壓力,是否會削弱淋巴結的功能或產生其他健康後果。此外,年輕時接觸有毒物質,可能需要幾十年後才會導致疾病,因此很難衡量直接影響。
研究人員找了超過5900對雙胞胎,透過分析紋身圖案與癌症診斷,發現有紋身的人患有皮膚癌和淋巴癌的幾率更高。這種研究方式的獨特之處在於,雙胞胎有許多共同的遺傳基因與環境因素,提供一種更有力的方法,來研究紋身本身是否會影響癌症風險。
紋身大小與癌症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顯示,紋身與癌症之間的關聯在那些擁有大紋身(定義為大於手掌)的紋身的人身上最為明顯。對於淋巴癌而言,擁有大面積紋身的人群的發生率,幾乎是沒有紋身的人群的3倍。風險率考慮了年齡、紋身的時間以及研究中對個體的追蹤時間。
研究人員表示,之後他們想要進一步研究癌症與特定墨水顏色之間的關聯性,像目前已經從其他研究中得知,紅色墨水更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研究下一步,會想知道,當淋巴結暴露在墨水顆粒中數十年時,會發生什麼事,這可以幫助人們評估紋身是否有真正的健康風險,及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降低風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