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智慧醫療再突破! AI預警守護腎友健康

2025/03/04 17:20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廖家德指出,透析中低血壓(IDH)發生率達25%,高風險族群甚至每2人就有1人發生,嚴重影響透析耐受性。(記者邱芷柔攝)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廖家德指出,透析中低血壓(IDH)發生率達25%,高風險族群甚至每2人就有1人發生,嚴重影響透析耐受性。(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台灣長年被稱為「洗腎王國」,2022年透析人口達9.8萬人創新高紀錄,為提升透析安全性,台北醫學大學今(4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攜手緯創醫學運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成功在臨床試驗中提前30分鐘預測透析患者的低血壓與抽筋風險,讓醫護人員能及早介入,降低突發危機。

緯創醫學以「毫米波雷達監測技術」開發非接觸式AI醫材,像是睡眠中止的偵測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美國權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並預計今(2025)年取得台灣二級智慧醫材認證,研究團隊持續擴展雷達技術應用,近期拓展至腎病照護領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廖家德指出,透析中低血壓(IDH)發生率達25%,高風險族群甚至每2人就有1人發生,嚴重影響透析耐受性,增加心血管不穩定風險,甚至導致腦灌流下降、加速殘存腎功能衰竭。過去因人力有限,難以全時監測患者生理狀態,導致醫護人員無法即時介入。

廖家德說,「毫米波雷達監測技術」導入後,讓醫護人員可透過床上方感應器,獲取連續生理數據,即時偵測低血壓與抽筋的發生,並可提前30分鐘預警,協助醫療團隊即時介入,提升臨床應變能力。

台北醫學大學醫工學院助理教授蔡承育表示,過去3個月研究團隊在血液透析中心蒐集數據,發現洗腎期間低血壓與抽筋的發生率約10%至15%,透過AI演算法,分析患者的呼吸頻率、心跳、血壓與呼吸型態等臨床指標,精準識別透析過程中的低血壓與抽筋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表示,北醫體系攜手緯創醫學,從雙和醫院開始進行系統整合,並推展至北醫附醫、萬芳醫院與新國民醫院。今年3月起,新國民醫院接手桃園復興區血液透析中心,導入毫米波雷達技術,讓偏鄉患者透過遠距醫療獲得專業照護,提升醫療可及性,未來這項該技術將整合至北醫醫療資訊系統,並拓展至心臟衰竭、胸腔積水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預警功能,讓照護品質再升級。

台北醫學大學今(4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攜手緯創醫學運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成功在臨床試驗中提前30分鐘預測透析患者的低血壓與抽筋風險。(記者邱芷柔攝)

台北醫學大學今(4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攜手緯創醫學運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成功在臨床試驗中提前30分鐘預測透析患者的低血壓與抽筋風險。(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