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保密、接納、尊重為原則 選擇合格心理諮商療癒心傷
〔記者林承鴻/台北報導〕面對人際關係緊張、升學壓力、職場競爭,或是親密關係出現瓶頸,人人都有可能需要心理諮商,以幫助自己處理情緒和壓力。專家提醒,合格的心理諮商會與當事人事先說明清楚諮商進行的方式及常見的疑慮,也會提供其他轉介資源;選擇心靈課程應留意,內容與講師是否公開透明,更不應該製造偶像崇拜甚至推銷拉人收取高額費用。
許多人追求身心靈健康,希望提升生活、人際或工作品質,坊間有越來越多推廣身心靈成長的課程、自媒體、Podcast或書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呂嘉寧表示,治療室中常碰到個案前來諮詢參加特定課程的合適性,有極高比例的活動內容相當模糊,多以華麗不實的詞彙堆疊誇飾效果,引誘民眾產生不符實際的期待。
呂嘉寧說,心靈課程是否對個人有益,取決於課程的內容、授課者的專業背景以及學員的個人需求。對於會想花費相當金額上心靈課程的民眾,通常動機強烈或心有所苦,容易忽略其中隱藏的巨大風險。
選擇心靈課程要當心 檢視內容與講師是否公開透明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林上能提醒,民眾在選擇課程時應檢視課程內容與講師專業訓練是否公開透明、不應違反個人自主意願揭露過去創傷經驗、不應製造偶像崇拜甚至推銷拉人收取高額費用,或是宣稱具有療效或不當的身體接觸甚至傷害,這些狀況都需要特別注意。
林上能說,心理諮商與心靈課程最大的不同在於生命經驗的傷痛乃至心理困擾,都需要專業心理學與科學基礎,經歷一段安全信任關係的陪伴與一段時間的轉化,才能夠真正達到所謂的「療癒」,短期的課程在追求情緒張力與看似快速的效果中,容易對民眾產生二次傷害。
呂嘉寧說明,合格的心理諮商會與當事人事先說明清楚諮商進行的方式及常見的疑慮,也不會要求民眾要先確保自己完全健康才可以接受治療,否則要風險自負。呂嘉寧說,接納、平等及尊重的會談方式,並以保密隱私為原則,再加上開放提供其他轉介資源,才是判斷該心理服務是否適合自己的正確原則,無論是心理健康課程或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皆然。
15到45歲國民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24小時專線諮詢
目前台北市轄內設有精神專科的醫療機構有25家醫院及83家診所,還有97家心理諮商所及42家心理治療所。民眾可至「衛生福利部醫事查詢系統」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首頁/資源地圖查詢合法立案、可執行心理諮商業務的機構及領有心理師證書的醫事人員等相關資訊。
如果自己或親友出現情緒困擾、沮喪或面臨壓力時,中央補助15到45歲國民每人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民眾可上官網查詢方案就近尚有名額的合作機構,也可洽衛生福利部的24小時安心專線1925諮詢。此外,民眾也可洽詢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專線 (02)3393-7885(週一至週五9時至22時)諮詢。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