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懷孕服用乙醯胺酚引胎兒ADHD? 專家:需更多研究佐證

2025/03/02 12:07

孕婦止痛首選恐藏危機?乙醯胺酚與ADHD關聯研究引關注;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孕婦止痛首選恐藏危機?乙醯胺酚與ADHD關聯研究引關注;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孕期可安全使用的止痛藥選擇有限,而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長期被視為最安全選項。然而,近年來這款廣泛使用的止痛藥捲入國際爭議。最新研究顯示,其可能增加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風險,引發對胎兒腦部發育影響的關注。

《Science Alert》報導,美國西雅圖兒童研究所追蹤307名黑人孕婦血液中的乙醯胺酚濃度,發現孕期服用此藥者,其子女日後被診斷為ADHD的機率增加3倍,女童風險更提高六倍。

該研究發表於《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研究人員強調,樣本規模有限,結論仍待進一步驗證,不應引起孕婦恐慌。特別是若不妥善治療孕期疼痛或發燒,同樣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兒科醫師薩提亞納拉亞納(Sheela Sathyanarayana)指出:「乙醯胺酚數十年前即獲准使用,或許需要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重新評估,因為其對胎兒的長期神經發育影響尚未經過全面研究。」

近年來,多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孕期使用乙醯胺酚與兒童ADHD存在關聯,但部分結果不一致。2020年,另有兩項測量新生兒體內乙醯胺酚濃度的研究發現,較高濃度與ADHD及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

目前,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仍維持立場,認為孕期在必要時使用最低有效劑量的乙醯胺酚,風險極小。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統計遺傳學家阿爾奎斯特(Viktor Ahlqvist)指出,現有研究未考量孕婦服藥原因,如頭痛、發燒或感染,而這些因素本身即為兒童發育不良的風險因子。

FDA上次審視乙醯胺酚的安全性為2015年,當時結論為「無確切證據顯示孕期使用與ADHD有直接關聯」。2021年,91名國際科學家、醫師與公衛專家發表共識聲明,建議孕婦除非醫療必要,否則應避免使用乙醯胺酚,若需長期服用,應諮詢專業人員,並以最低有效劑量、最短時間內使用,以降低胎兒暴露風險。

美國婦產科學院則認為,神經發育障礙成因複雜,難以歸因於單一因素,主張在確切前瞻性研究出爐前,不應改變臨床實務。

研究主要作者貝克(Brennan Baker)表示:「相互矛盾的結果顯示,我們需要更多研究。」孕期用藥安全性的爭論仍將持續,等待更大規模研究提供明確答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