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歌王方大同逝》欲降低復發風險 醫提3方法:避劇烈運動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金曲歌王方大同在今(1)日驚傳於美國過世,享年41歲。經紀公司表示,方大同在2月21日平靜離世,雖未說明確切的原因,然而據報導,他在2010年前便因為「氣胸」住院,雖曾在2019年於台北開演唱會,其後休養約5年,上(2)月上傳影片報平安,卻是相當瘦削的樣子。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說明,原發性氣胸多發生於瘦高的年輕男性,若是吸菸或劇烈運動可能發作;然最常見的
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說明, 20到40歲的年輕人中,反覆發生氣胸的常見原因與特定疾病或生活習慣相關。以下是主要的可能性:
原發性/自發性氣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PSP)
●常見於:瘦高的年輕男性,尤其是20到30歲之間。
●機制:與肺大疱(blebs/bullae)破裂有關,通常沒有明顯的慢性肺病。
●復發風險:首次氣胸後 1-5 年內復發率約 30-50%,若發生兩次以上,復發機率更高。
●誘發因素:吸菸、高壓環境(如潛水、飛行)、劇烈運動或咳嗽。
二次發性自發性氣胸(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SSP)
接著黃軒說明,與已有的肺部疾病相關,在年輕人中,最常見的「次發性氣胸」原因包括:
1.肺大疱病(Bullous Lung Disease)
●特色是肺組織異常發育形成肺大疱,容易破裂導致氣胸。
●常見於吸菸者或有基因因素者(如家族史)。
2.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女生為主。
●特色:罕見,主要影響育齡期女性(20-40 歲),肺部會出現囊狀病變,導致反覆性氣胸。
●診斷:高解析度胸部電腦斷層(HRCT),可發現肺內多發性囊泡。
3.朗格罕細胞組織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抽菸為主。
●特色:與吸菸有關,多見於20到40歲吸菸者,導致肺部結節與囊泡變化,容易反覆氣胸。
●戒菸可以降低惡化風險。
4.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
●特色:基因突變導致肺部囊性病變,可與 LAM 併發,增加氣胸風險。
遺傳與結締組織疾病
黃軒提醒,一些肺部罕見結締組織,使肺泡壁更容易破裂。包含有:
1.Birt-Hogg-Dubé 症候群(BHD)
●特色:遺傳性疾病,影響年輕成年人(20-40 歲),導致肺部囊泡形成,增加反覆氣胸風險。
●診斷:基因檢測(FLCN 突變)。
2.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
●特色:身高較高、四肢修長的年輕人更常見,結締組織異常導致肺大疱形成,容易反覆氣胸。
3.Ehlers-Danlos 症候群(EDS)
●特色:結締組織脆弱,影響血管與肺泡結構,可能導致反覆氣胸。
自體免疫與發炎性疾病
這些疾病會影響肺部,導致肺泡結構脆弱、增加氣胸風險。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間質性肺病增加氣胸風險。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可能導致肺組織脆弱,引起反覆氣胸。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肺部受累時可能導致氣胸。
外傷與特殊因素
●劇烈運動或咳嗽:可能導致已有肺大疱的患者發生氣胸。
●吸菸:增加氣胸風險20倍,尤其對有肺大疱或結構異常者影響更大。
●飛行與潛水:壓力變化可能誘發肺泡破裂,導致反覆氣胸。
最後,若是曾發生過,如何降低復發風險?黃軒提出3個方向。
1. 影像檢查:若已發生兩次以上氣胸,建議做高解析度CT(HRCT) 評估是否有肺部囊泡或結構異常。
2. 手術治療:對於反覆性氣胸,可考慮胸腔鏡肺大疱切除術(VATS)或胸膜固定術(pleurodesis) 以降低復發率。
3. 避免高風險活動:如吸菸、劇烈運動、深潛或高空飛行。
黃軒提醒,如果20到40歲的年輕人頻繁發生氣胸,應考慮上述潛在疾病,並進行進一步檢查來確定病因。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