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人才流失怎麼救? 「健保30 永續研討會」專家:改善職場環境、提升薪資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全民健保過去30年成功控管成本,但醫療現場如今卻深陷人才流失危機,進一步加劇急診壅塞等問題。專家直言,留住人才關鍵在於改善職場環境與提升薪資誘因,此外健保制度也應從財務管理轉向「以人為本」,重視末期醫療,改善臨終照護模式,才能避免健保淪為低價值醫療、醫病關係與人力雙失。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台灣研究基金會、台灣健康保險學會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健保30 永續研討會」,討論健保改革的方案。今(22日)是研討會的最後一天,現場匯聚政府部門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
北市聯醫前總院長黃勝堅指出,健保永續已經不單純是節流與開源問題,而是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創造信任、減少浪費,更重要的是避免無效醫療,防止健保變成低價值醫療。隨著醫療進步,過去3天內會過世的病人,現在送到加護病房可存活3個月,但醫院不應成為末期照護的主要場所,否則會造成急診與加護病房人滿為患,醫病關係惡化,加劇醫護流失。
黃勝堅強調,台灣的加護病房密度世界第一,但仍等不到床,應避免「無效醫療」,否則再多床都不夠,過度使用救命資源只會排擠真正的急救機會。醫療機構的自然死亡已超過自宅死亡,預立醫療諮商(ACP)可減少無效治療,提高末期醫療品質,但目前執行率不到1.5%,建議建立制度加強醫病溝通、推動居家醫療、同時透過教育與政策改變社會對末期醫療規劃的認識,讓死亡不再是禁忌話題。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多次提到,年輕醫師用腳投票,做有價值的事,應給予有價格的肯定,改善職場環境與提升薪資誘因仍是關鍵。護理人力方面,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也說,醫界以「得護理者得天下」描述慘況,護理師「避重就輕」不願投入急重症科別,導致空缺率逐年攀升,約15%離職的護理師轉行當房屋、保險仲介,30%離開醫院轉至健保診所,25%轉向壓力更小、薪資更高的自費診所或長照機構,部分護理師甚至赴澳洲、歐美工作,薪資是台灣的5倍。她呼籲,健保支付應合理反映護理價值,保障健保點值每點0.9元以上,提升薪資並建立監督機制,確保資源合理運用,才能留住護理人才。
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提到,除了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挑戰,極端氣候和突發疫情等災難也是醫療體系面臨的重大考驗。醫療體系的人力資源也應以人為本,實現「work smart, live smart」聰明工作、智慧生活,才能留住人才,透過智慧醫療技術提高效率並改善臨床工作環境,已是國際趨勢也是面對未來挑戰的重要策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