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出現3症狀當心! 恐是胃腸道基質瘤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72歲林女士3年前發現胃內有2公分腫瘤,持續追蹤,沒想到近日增至6公分,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GIST)。醫師提醒,GIST為腸胃道間質細胞生長的惡性腫瘤,約占腸胃癌症2%,好發於65至69歲族群,因早期無明顯症狀,年長者若出現「腹脹、噁心、血便」就應提高警覺,及早檢查。
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蔡欣恬指出,雖然GIST好發於年長族群,但也有不到2%的機率發生在20歲以下年輕病人身上,主要與基因遺傳相關。根據跨國統計顯示,台灣、香港、韓國、挪威發生率較高,每百萬人有19人治22人,美國、加拿大則相對較低約每百萬有7至8人。
蔡欣恬說,GIST早期無明顯症狀,通常腫瘤超過2公分才會出現不適,臨床表現會因生長位置不同而異。72歲林女士不僅腫瘤長到6公分,伴隨腹悶、頭暈和血便症狀,經檢查更發現膽囊也被結石塞滿,所幸經醫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切除部分胃與膽囊,術後第9天即順利出院,病理結果顯示為低度惡性腫瘤,後續僅需定期追蹤,膽囊則是慢性膽炎。
蔡欣恬表示,GIST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若腫瘤過大、位於高風險區域或無法完整切除,可先透過標靶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這種方式能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整體存活率可提升3成以上。
傳統剖腹手術需在腹部開一個超過15公分的傷口,術後疼痛較明顯,恢復時間較長。蔡欣恬說,考量病人合併膽結石問題,醫療團隊因此建議採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感較低,幫助病人更快回到日常生活。目前衛福部已提供多項達文西手術的健保給付,涵蓋肝膽胰手術、腸胃道手術(包含減重手術)、疝氣手術等,病人僅需自費相關醫材,大幅減輕經濟負擔。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