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冷天慎防腦中風!7旬嬤起床左半身癱瘓 靠「動脈取栓術」保命

2025/02/19 12:18

神經內科林子超醫師提醒,出現口嘴歪眼斜、 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及言語不清等症狀,恐是急性腦中風,應第一時間就醫。(小港醫院提供)

神經內科林子超醫師提醒,出現口嘴歪眼斜、 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及言語不清等症狀,恐是急性腦中風,應第一時間就醫。(小港醫院提供)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高雄1名70多歲的潘奶奶一早起床發現左手左腳不會動,左半身無力、說話口齒不清,送醫診斷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即缺血性腦中風。經接受神經導管的「腦中風動脈取栓術」,現已度過腦中風急性期,並進行後期的復健治療。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神經科醫師林子超指出,腦血管疾病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低溫與早晚溫差大都是腦中風好發的季節,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腦中風佔約8成,如果有出現口嘴歪眼斜、 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不清、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或 無法說話、視覺障礙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

林子超表示,缺血性中風治療,過去強調應把握中風發生後給予血栓溶解劑(rt-PA)打通血管,或者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2種治療方式皆有時間限制,阻塞較嚴重、阻塞在較大血管的患者,注射rt-PA的幫助較有限,這時應考慮動脈血栓移除術。

左圖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缺血性腦中風),右邊為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移除血栓讓血流恢復正常。(小港醫院提供)

左圖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缺血性腦中風),右邊為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移除血栓讓血流恢復正常。(小港醫院提供)

林子超說,顱內動脈取栓手術是已經逐漸普及的急性腦導管治療,醫師會從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進行穿刺,藉由不同的導管組合,將抽吸導管或支架,從下肢動脈逆行到血栓塞住的顱內血管處,將血栓藉由支架取出或負壓吸出,相較於以往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及保守藥物治療,大血管梗塞的病患在接受顱內動脈取栓手術後,能獲得更積極的治療效果以及更好的預後。

2023年11月起,動脈取栓術給付條件已從中風後8小時延長至24小時內,其優點包括在大血管梗塞的中風,提供給病患更積極的治療效果;相較於血栓溶解劑治療,可治療病情更嚴重、送達急診時間更久的中風病患;在執行手術過程中,可直接探查病患血管狀況,並發現其他隱藏的血管性病灶,如血管壁剝離、血管瘤或動靜脈畸形等。

小港醫院急重症醫療隊,以「腦中風動脈取栓術」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做緊急治療。(小港醫院提供)

小港醫院急重症醫療隊,以「腦中風動脈取栓術」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做緊急治療。(小港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